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山孙文西路,贵租让传统店铺出走

2012年11月13日 14:13
来源:羊城晚报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白杨

档案

昔日乘船抵达香山(今中山),到岸,便可看到一幢迎恩亭。从迎恩亭通往铁城西门的石街,最初名迎恩街,后来改名观澜街。民国初年,拆城墙修马路,原先的武峰里、怀德里、岐阳里、观澜街、大街市等5条石街,变成了一条马路。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条马路就被正式命名为孙文路。孙文西路步行街东起悦来路口中山百货大楼处,西至中山商业大厦,全长约529米,路宽15米,共有商铺140余家。

中山市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位于石岐城区中心地带。行走在孙文西路可以看到马路两旁经历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建筑群,建筑群内则多是时装店和皮具店。不少观光的游客反映,在这条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山古街,想买中山特色的产品却很难见到。

渊源:中山人气最旺的街区

目前孙文西路及孙文中路仍较好地保存着过去建筑的风貌,在这里看到的遍布道路两侧的低层建筑风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式殖民地风格建筑与岭南骑楼建筑的混合,建筑学上称为“南洋风格建筑”。

年近古稀的孙耳老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就听街坊里的老人们说,他们小时候孙文路一带就已经是这座城市商业最繁华的地段。到孙耳先生这一代,孙文路已不仅是商业繁华,曾经还是政治中心。坐落在孙文中路的中山市博物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是中共中山县委的办公大楼。

孙耳先生说:“我从小就住在孙文路附近,那时这条路是中山县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我年轻的时候开始在这里的糖烟酒公司打工,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这里并不全是商家,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商家搬了进来,逐渐形成了现在整条街都是店面的规模。”

孙耳先生介绍,现在孙文西路道路两旁建筑还是自己印象中的风格,但是建筑内的商家却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据悉,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建筑群及重塑孙文西路悠久繁华的容貌,中山市政府结合旧城改造,于1997年开始对孙文西路进行施工改造,历时一年多时间,将孙文西路更名为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

尴尬:时装与快餐主导步行街

在孙文西路,可以看到这里至今还保存着木雕、灰塑等建筑物体。路边《小城故事》浮雕、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可以让游客了解孙文西路以往人流频繁、商贾云集的商业文化。行走在步行街的古建筑内,可以看到这些老建筑的立柱上挂着上个世纪的泛黄老照片。当游人驻足欣赏老照片以了解这条街当年的风貌,却可以听到附近服装店内传来的刺耳的声音:“因经营不善,为回笼资金,店内一批产自法国、香港的服装,现全部49元一件。”

记者看到,目前孙文西路店面大部分为时装店,几家食品店也都以快餐和油炸食品为主。已快到退休年龄的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佐雅说:“我是在孙文西路这里长大的,以前这里的店铺有卖布匹、针线、床上用品,街上还有卖小吃的,商品品种很多。现在这里的商家结构则比较单调,50%至60%是出售成衣的,20%至30%为销售皮具的。目前这里有商铺140余家,以前的老店现在仅存两家,一家是有上百年的历史的药材铺,还有一家是经营了50多年的眼镜店。至于中山特色产品的,如杏仁饼、黄圃腊味等的商家是一家都没有的。”

香港游客詹先生说:“我来步行街参观是希望了解中山先生故乡商业发展的情况,这个目的达到了。另外还有个愿望是,能在这最繁华的商业街买到一些中山特色的商品,但是在这条步行街却没发现什么特色产品。”

内情:老商铺难以承受房租压力

李佐雅介绍,孙文西路步行街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招标,招标租金起价为每平方米500元,这个起价在中山市就已经算是比较高的租金,实际成交价会更高,有的20平方米左右的店铺,月租超过了2万元。在这里经营的店铺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租金,经营传统的中山特色商品的商家很难承受,所以老的特色商家逐渐搬走。

“从商品种类来说,这条街现在基本无法体现中山特色和历史文化,”李佐雅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孙文西路形成目前的商品布局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对孙文西路的老居民和游客来说,会更希望看到这条街的商品更有中山特色和文化气息,这个愿望仅凭市场调节是很难达成的,需要一些规划和引导才能让这条古街留下的不仅仅是建筑。

白杨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