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在消失的美味早点
记者马梦娅 实习生赵静
过早
传奇
清晨,或在里弄巷间,或在马路一旁,零零星星地出现了散发着淡淡清香和腾腾热气的早点摊:支起几口锅,铺开几块面板,摆上各式各样的调料,添上几位忙碌的身影,就是一个武汉最常见的过早去处。过早的人也在这里集中,男女老少,人人手里捧着一个纸质或瓷质的小碗,或细细品味,或狼吞虎咽,或原地驻足,或边走边吃。
真正走近这些早点摊,却常常会有些手足无措,没别的,只是因为太多好吃的了,蒸饺、汤包、面窝、清酒、豆皮、热干面……让人不知道从哪儿下口才好。
如果你有幸偶遇那些越来越少见的过早品种,那么,千万别犹豫,别放过那难得的美味,因为它们越来越少见,并不是因为味道的原因。比如欢喜坨、糯米包油条和糯米鸡,它们要么需要的材料多、制作耗时长、成本比较高,要么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健康标准,显然,对于那些恨不得1分钟就解决早饭的人来说,当然无法耐心等待一只白嫩嫩香喷喷的糯米包油条的诞生。
在大街小巷中,记者寻觅着,帮大家找到这几样正渐渐消失的特色早点,让您也能回味一下慢节奏过早的味道——如果你身边还有这样即将消失的过早品种,也请您赶紧告诉我们,让更多的武汉人能在它们完全消失之前,去吃一顿美美的、不赶时间的早餐。
的士等着,打包“走起”
循礼门的糯米包油条
循礼门的糯米包油条
丰富馅料感动味蕾
糯米鸡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武汉特色小吃。武汉的糯米鸡与鸡肉可没多大关系,只因炸好后外表金黄凸凹不平形如鸡皮,故而得此称呼。
别看糯米鸡外表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可是内容很丰富,外酥里糯,特别是掰开后看到里面的内容,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糯米鸡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将糯米煮好,拌入炒熟的馅料,一般含有肉丁、香菇和青豆等,拌好后捏成饭团,再在外面挂面糊,放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可。做好的糯米鸡色泽金黄,形似圆形刺球,外脆内鲜嫩,是武汉人最喜爱的特色早点之一。
在武昌司门口户部巷的小吃一条街,有一家叫做“彭氏糯米鸡”的小店,师傅魏华坚持依照老武汉人的方式烹制糯米鸡。魏华说:“决定糯米鸡口感好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糯米的口感,而这其中核心的环节便是饭团里的配料。煮饭时记得加入几滴油,能让米饭更香;糯米鸡中拌入的馅料,要提前炒熟才更入味;在糯米饭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调味,这样的饭团味道更美味;饭团裹上面糊下油锅后,不需要炸很长时间,因为糯米饭团是熟的,颜色金黄即可出锅……”一家小店的口碑,就在这经年累月的咸香融合中慢慢树立起来。
几句话的时间,七八个金灿灿的糯米鸡就起锅了,瞬间香气四溢。“糯米鸡的主料是糯米,属于不太容易消化的食物,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卖了,但那份口味还是让老武汉人很怀念。到了周末,一家老小全体出动,都跑到这儿来,细细品尝一份热乎乎的糯米鸡,再配上一碗豆腐脑,那份惬意不言而喻”。
户部巷的糯米鸡
糯米包油条是江南的一道特色小吃,若干年前也曾风靡武汉,只要是早点摊扎堆的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糯米包油条的主要原料为油条和糯米饭。将糯米蒸熟后,平铺撒上炒好的黑芝麻,再将油条放在糯米饭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放上榨菜、火腿、肉松等做成咸的,也可以放上芝麻、白糖等做成甜的,然后用糯米饭将油条包住,即可食用。再搭配一杯营养豆浆,绝对是一份不错的早餐。
在循礼门一条临街的居民楼巷口,“何嫂糯米包油条”的小摊已经支了很多年。糯米软硬适度,油条酥脆又不失嚼劲,芝麻桂花加以点缀,吸引了不少粉丝。
师傅徐敏将蒸得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撒上一层白砂糖,再将肉松芝麻等均匀地撒上一层,裹上酥脆的油条,一份糯米包油条就做好了。要吃咸的,也很简单,你可以要求在糯米上放上腌菜、萝卜和香干。
每到周末,何嫂的摊位前总会排着很长的队,常常延伸到马路边上,路过的行人看到这队伍,会跑来一探究竟,只要不赶时间的,也都会加入到队伍里,就算是平常的工作日,七八点的时候摊位前也总是排着队。总有衣着光鲜的白领抱着一堆文件急匆匆地跑到摊前,一边跑一边用武汉话喊着:“师傅,快快快,我要一个甜的,一个咸的,带走,的士还在外头等到在……”小摊每天只营业到中午11点半,不过,常常还没到点,糯米包油条就已经卖光了。
提起这些,徐敏就感觉乐滋滋的。“我们家的糯米包油条你在别家一定吃不到,首先,糯米要选上好的,蒸的时间得拿捏准,十七八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样蒸出来的糯米才会晶莹剔透,黏度适中、有嚼劲。油条要摘去头尾,卷的时候力度要适中,另外,整个过程要保证糯米是热气腾腾的,这样糯米卷才不会散,吃起来外润内酥”。
何嫂的顾客遍布武汉,常青花园的、钟家村的,甚至还有青山的,一到周末,便起个大早床,坐着车跑到这里来买早点,常常是人还没到,声音就出现在巷口,“还有冇得啊,师傅,千万莫卖完了咧,我这可比上班还起得早些”。而每当他们拎着十几份糯米包油条满载而归时,笑得比孩子还开心。
回味甜蜜团圆生活
欢喜坨曾是武汉的特色早点之一。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一户姓陶的人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重新团聚。陶姓老人高兴之余,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欢乐。为了纪念团圆,一家人称之为“欢喜团”,传到武汉后,因语言原因被叫做“欢喜坨”。
欢喜坨有点像北方的麻团,吃起来则更像裹了芝麻的白糖馅油炸汤圆。刚炸好时圆鼓鼓的,表皮酥脆;咬开里面却是半空的,内软外酥。因为有糖馅,所以老板通常会提醒客人,吃的时候要小心,很烫嘴的。
从户部巷小吃一条街的入口进去直走,看到的第一家标有硕大“欢喜坨”的小店,就是退休师傅曹卫经营的小店,这里保持了老式欢喜坨的传统做法,厚实、油重、量足。虽然它并不适合天天吃,但偶尔尝尝鲜,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来曹师傅这里买欢喜坨的,更多的是年轻人,他们听多了老一辈谈论起的关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早点,其中总会有欢喜坨的身影,“咬上一口,满满一嘴的糯米和着香甜的豆沙,芝麻的香气、油炸的清香、糯米的软香、豆沙的甜香,各种香味萦绕在口中……”听多了,嘴也馋了,于是邀上三五好友,来尝尝老武汉的味道。
比起大酒店里的麻团,他们觉得欢喜坨更有滋味,“麻团虽然比欢喜坨个头大,却是空心的,少了很多馅料,咬开之后就没那么香甜”。
偶尔小店里会来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吃起欢喜坨或许十分吃力,但这并没影响他们的心情,反倒都乐呵呵的。“这些老人家就是怀念当年的那份味道,那份温暖的气息,所以即使吃得蛮费力,慢慢吃也是很开心的。”曹卫说。
户部巷的欢喜坨
户部巷的欢喜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706809
1女人心声:追求美丽是件痛苦的事 -
437124
2春天常吃10种蔬菜可帮你补足“阳气” -
431278
3美国华人圈屡现临时夫妻 专家:谈道德 -
386713
4姜培琳:从传奇超模到豪门CEO -
346637
5Gucci 2014米兰秋冬发布 -
272133
6普京绯闻女友时尚品味不输名媛 占领时 -
268855
7死亡真相:人在临死前10秒真实感受 -
203407
8肚脐形状辨疾病:哪种形状暗示有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