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景区需摆脱“门票依赖症”

2013年01月08日 01: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冯 倩

据媒体报道,1月5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调高了十里画廊观光电车票价;3月18日,宝峰湖景区票价也将上调;湖南省物价局近日也发布公告称,从3月18日起,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大桥附近的德夯景区票价将从60元/人次调涨为100元/人次。

景区门票上涨早已不是新闻,但新一轮的景区门票上涨,还是引发了不少民众的不满情绪。某门户网站上一项超过1000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89.2%的网友认为中国景区门票“太贵了”。

有专家指出,门票价格不断攀升,除运营维护成本增加等因素外,还折射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过分依赖等深层次原因。

在我国现行体制内,多数风景区归属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辖,一些世界级、国家级风景区,还常由市县两级地方政府直接管辖。地方政府将旅游收入作为财政来源之一,本无可厚非,但旅游收入岂能跟门票收入划上等号?单纯依赖门票收入,势必造成旅游业畸形发展。更何况,提升门票价格也未必能保证为当地带来更好收益。

事实上,景区门票上涨,游客量锐减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人们在比较旅游成本之后,发现去这些票价日渐高企的国内景区,还不如去国外旅游划算。

其实,在不断的涨价声中,有些地方早已开始另辟蹊径,免除门票之后依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比如杭州西湖自2003年开始实行免费,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西湖景区免费游玩刺激了游客量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损失的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同时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当然,西湖免票模式未必适合每个景区,但其他景区的管理部门确实该做些多元化的尝试。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一味以涨票价为手段,显然并非良策。也许在国内景区管理中,构建景区多样化经营体系,形成资金来源和管理的多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目前的“门票依赖症”,走出门票涨价死胡同。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