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迈克尔·约翰逊:打破常规让设计更有趣

2013年01月15日 15:0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郝婧羽

为伦敦科学博物馆设计的新LOGO运用在棒棒糖上

Michael Johnson重新设计的维珍航空的品牌标识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郝婧羽

人物

Designer

档案

迈克尔·约翰逊毕业于兰卡斯特大学,此在伦敦、悉尼、墨尔本和东京旅游、工作,28岁回到伦敦创办“Johnson Banks”工作室,共拿下13次设计周奖、8次设计与艺术指导的最高奖“黄铅笔奖”。多件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波特博物馆永久收藏。设计客户包括维珍航空、英国电影学院和伦敦科学博物馆。其最为亚洲人所喜爱的是别出心裁的跨文化英日、中英双语(象形)字体设计。著有《解决难题之道———设计入门手册》,现已发行第五版。

人物素描

“捡”了8次“黄铅笔奖”

为伦敦科学博物馆成功进行品牌设计的迈克尔·约翰逊,享有与“阿甘”美誉的田径运动员同名,有时会被调皮的学生误读为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但他的光芒与“飞人”和巨星不相上下。他28岁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已为众多公司、国家、文化和慈善机构打造品牌营销。他一直活跃在创意产业的最前沿,8次将设计与艺术指导的最高奖———“黄铅笔奖”揽入怀中。他的作品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和巴比肯美术馆的许多展览中展出,2004年,他还在东京开办了个人主题展。他就是英国知名创意品牌顾问和设计师迈克尔·约翰逊。

如果你要赢8次设计与艺术指导的最高奖———“黄铅笔奖”的话,一定要经过多次拼杀。可他却笑言“黄铅笔奖”掉地上把他绊倒了,他捡起来,捡了8次。出其不意地幽默一把,将英式风趣用得恰到好处。见面之初,他给记者赠送了一本由他设计的可以称之为“老外汉字速成班”的小册子———《解决难题之道———设计入门手册》,册子的前言这样写道:“上一次的中国之旅,使我对很多汉字的衍生史产生了兴趣……由此我们开始了一个试验,将中文简体字与符号及象形图进行结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到中国的访客、游客和学生迅速学习重要的汉字。”这本小册子上的汉字经过和图形结合之后,即使你从来没有学过中文,你也会知道这个汉字代表什么意思。他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多元文化,而后反馈在他的创意设计中。

对话

象形创意 让外国人看懂汉字

羊城晚报:你是一位英国的设计师,但是把中国的汉字设计得这么有意思,当初你怎么想到要做这样的设计?

迈克尔·约翰逊:我只是想让外国人来中国时能方便一点。汉语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象形字,我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这些汉字找到它们的“根”,比如你去吃饭,服务员很容易就知道你要吃什么。这个是从我们外国人的眼光去审视中文和汉字,对我们来讲,中文的确很难。但除了汉字之外,我对其他文字的设计也感兴趣,比如我的名片,就是把日语和英语结合在了一起;我还尝试着把日语和阿拉伯语结合在一起。

羊城晚报:你之前多次来过中国,你对中国目前的设计水准有何评价?

迈克尔·约翰逊:其实在西方要找一些比较好的中国设计案例是比较难的,我们也会努力找一些成功的范例,比如我平常会做很多比赛的评委,也会有中国的设计师交上不错的作品。但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设计总体上只是发展的雏形,虽然有很多不错的设计,但是很难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有领袖地位的人物。

羊城晚报:中国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各种规模的创意产业园也在不断涌现。你对此现象有何建言?

迈克尔·约翰逊:创意产业的发展是要花时间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而中国在做这些事情时总是想一蹴而就。我倒觉得中国可以从日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总是抄别人的东西;但是到了70年代末,日本索尼推出了“随身听”,一下子就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产品是日本人设计的。虽然之前日本一直在模仿,但是这个创新让世界眼前一亮。简单来说,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一定要有创新。

如何让伦敦科学博物馆成名

羊城晚报:你为伦敦的科学博物馆进行品牌设计,合作三年,非常成功,让科学博物馆从一个枯燥乏味的地方,变成一个人人都喜欢去的地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迈克尔·约翰逊:伦敦科学博物馆这么多年来给大家的形象就是枯燥乏味,在大家的印象中科学家都是一群疯子,但是他们不想像疯子一样,他们跟我说讨厌科学和博物馆这两个字,所以帮助他们做设计确实很难。既然说科学和博物馆这两个词不喜欢,我们就要重新设计,我们把I和E两个字母结合在一起,然后重新设计了科学和博物馆两个英文词的字体,然后加到一起。这个字就像代码一样非常有吸引力,然后将一块一块的字体放到不同的媒介上,比如购物袋上、T恤上、旗帜上,等等。

羊城晚报:但是只是这样还不能让科学博物馆变成一个人人都喜欢去的地方。

迈克尔·约翰逊:我们还给博物馆打广告,这样伦敦有更多的市民来博物馆参观。比如在一个广告里,我们将人的脸都去掉了,上面写上“我到底是谁”这样一句话。还有一个关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展览,我们就将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说回形针、衣架等变成非常漂亮的艺术作品。圣诞节时我们也会有一些广告宣传攻势,比如今年我们就专门为圣诞节特制了一个日历,日历上每一个字都可以打开,里面会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说飞出一个火箭。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想说明科学是有意义的,市民就愿意来参观博物馆。

打破常规是设计成功的秘诀

羊城晚报:取得今天的成绩当然会令客户满意,但是在合作时,当设计师的想法和客户的想法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迈克尔·约翰逊: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从很多上了年纪的设计师身上学到一点。他们说:“当客户提出一个想法,你接受未尝不是好事,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个想法做得更加古怪,更加极致,这就会让客户觉得这样做既有效果又很简单,同时也很时尚,客户就愿意接受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小技巧。

羊城晚报:你认为对于设计师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迈克尔·约翰逊:一般来说,我们最好的作品之所以最好,就是因为它打破了所有的常规。如果你开始做一个项目,一开始就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你觉得我必须要这样做,或者书教我这么做,如果一开始你就这样,其实你的起步就错了。所以我建议每时每刻都要确保你的创造、你的原创性,这是最重要的,当然这意味着你可能会遭受比较惨重的失败。

羊城晚报:请问灵感能不能通过后天的训练练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该怎么练?

迈克尔·约翰逊:培训和历练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产生很多想法。一个很有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你要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必须有很多想法。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的,通过后天的训练能够激发更多的灵感。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