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在京举办

2013年02月27日 05:14
来源:北京晨报

杨之光《矿山新兵》 中国画 1971年

  孙其峰《一叶知秋图》 中国画  20世纪90年代

  孙其峰《一叶知秋图》 中国画 20世纪90年代

  方增先《说红书》 中国画  1964年

  方增先《说红书》 中国画 1964年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1959年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1959年

  李焕民《藏族女孩》  版画 1958年

  李焕民《藏族女孩》 版画 1958年

  侯一民《瑶族新娘》  油画 1980年

  侯一民《瑶族新娘》 油画 1980年

  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美协的领导与获奖者合影

  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美协的领导与获奖者合影

日前,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方增先、孙其峰、杨之光、李焕民、侯一民、詹建俊六位杰出艺术家获此殊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副主席李屹、杨承志、左中一、夏潮,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副主席冯远、吴长江、何家英、范迪安、杨晓阳、曾成钢、潘公凯,顾问杨力舟、尼玛泽仁,秘书长刘健、副秘书长张旭光、陶勤等出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主持仪式。

赵实在讲话中指出:“这六位获奖者是德艺双馨的美术大家前辈,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发展的重要活动,他们的艺术活动是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美术作品记录了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进程,体现出时代所赋予的丰富内涵,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六位美术大家满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热忱,积极讴歌时代讴歌人民,他们有的在多个美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有的是油画艺术的学术带头人、有的是新中国版画创作的先锋、有的是新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有的是传统书画大家。他们经过多年勤奋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创作出大量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优秀艺术作品,他们身体力行,推进各个画种的美术教育、培养出无数优秀美术人才,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新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典范。”

她强调:“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从去年启动以来,中国美协为评选活动作了大量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各美术机构和广大老美术家积极参与评选,整个评选工作公正高效,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在美术界和社会各界取得了良好的声誉。我希望中国美协把这项工作继续做好作扎实,更好的为广大的美术家服务。同时,我们号召广大美术家向获奖的老艺术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学习他们坚守艺术理想和艺术良知,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以优秀作品回报社会和奉献人民。为繁荣中国的美术事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美术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含“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设立,旨在表彰为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德高望重的著名美术家。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经中国文联党组会议决定,“中国美术奖”的子项“终身成就奖”由原来的每五年评选一次改为每三年评选一次。

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评语

◆方增先,汉族,81岁,1931年9月出生,浙江兰溪人。194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1953年转入本院创立的研究生班;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浙江美协副主席;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当选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85年任上海美术馆馆长;1991年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该院终身董事和国际顾问;1993年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1995年受聘于上海大学客座教授;1998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1999年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09年担任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

方增先是20世纪半叶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画探索中,锲而不舍地致力于现代水墨人物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成为中国画界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代表作有《粒粒皆辛苦》《说红书》《艳阳天》《孔乙己》《母亲》《闲看行路人》《旧梦》等,这些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风格沉雄犷放,语言浑厚苍润,表现人民,讴歌人民,传达出充足的人文追求与情怀,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方增先的艺术实践,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引领中国画革新思潮等方面硕果累累,为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繁荣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孙其峰,汉族,92岁,1920年出生,山东招远人。 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1947年至1951年在多所学校任美术教员。1952年调入河北师院(天津美术学院的前身)任教,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海河印社社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孙其峰是中国现代花鸟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修养全面,在绘画、书法、篆刻和画论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从艺80多年来,他充分继承了中国文人画重“文”的优良传统,并在艺术语言上开拓创新,成绩斐然。孙其峰的书篆作品根植传统,兼具创新,自成一格。他的花鸟作品,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在艺术价值上求真、求美,造诣高超,推动了现代花鸟画的发展。代表作有《春江水暖》《俏不争春》《秋江》《好鸟鸣春》《雪鹰图》《雪垂银梢》《蜀江泊舟》等。孙其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勤俭朴素,为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创作研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之光,汉族,82岁,1930年生于上海,广东揭西人。中学时期从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1949年入广州艺专及南中美院,师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1958年学校南迁广州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等职。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广东美术家协会顾问。

杨之光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国画家,是现代新写实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旅程中,创作了《一辈子第一回》《雪夜送饭》《浴日图》《难忘的岁月》《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石鲁像》等铭刻着鲜明时代印记的水墨人物画作品。他努力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与西方绘画的严谨造型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呈现出一种从现实中来、又超越写实技巧的写生,有力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化。他笔下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民群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在体现艺术创造力的同时,也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伟大变化。杨之光的艺术实践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不断革新的实验精神也成为我们时代新的文化艺术传统。

◆李焕民,汉族,82岁,1930年出生,北京人。1947年入国立北平艺专学习;1948年奔赴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调入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毕业后,调入四川省美协工作至今。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现任中国美协顾问、四川省美协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焕民是新中国版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满怀着坚定的艺术理想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刀笔不辍、孜孜以求,创作出大量精彩的艺术作品,特别是一批享誉全国的藏族题材美术作品,如《高原峡谷》《扬青稞》《攻读》《拉萨街头》《牧场》《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驯马手》《高原之母》等,屡获殊荣,影响深远,成为用艺术记录藏族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巨变的不朽史诗。李焕民自踏上雪域高原之日起,就将心灵与情感融入这片土地,成为讴歌这片土地的优秀歌手。经过多年的语言锤炼和精神求索,李焕民把版画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为创造版画新的民族形式作出了突出成就。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美的品质而具有长久的穿透力,成为新中国版画艺术的一座高峰。

◆侯一民,蒙古族,82岁,1930年出生,河北高阳人。早年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小溪学习中国画。1946年入国立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等人,并改习西画。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员。1954年至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等职,并曾参与我国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案设计。1986年后,参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园林的创建,任总顾问。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

侯一民是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是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擅长油画、中国画、壁画、书法篆刻、雕塑、鉴定修复等,在多个艺术领域都有造诣和建树;并曾两次设计人民币,参与深圳世界公园、民族游乐园等主题公园的设计和营建。油画代表作有《青年地下工作者》《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毛主席与安源矿工》《六亿神州尽舜尧》《清水江畔》《跨过鸭绿江》等;壁画代表作有《清水江畔》《百花齐放》《五千年文化》《抗震壮歌》);中国画代表作有《泰山日出》《血肉长城》《逐日图》等,作品造型严谨,气势宏大,恰如其分地将外来艺术与民族传统、地方特色融会贯通。在多年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中,侯一民始终坚持“艺术为人民”的艺术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身体力行,不断进取,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詹建俊,满族,81岁,1931年出生,辽宁盖县人。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任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一届至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评委。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詹建俊是新中国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总有不断的带着崭新思考与新颖面貌的作品奉献给社会,许多代表作品已成为新中国油画艺术进程的标志,如《起家》《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旭日》《潮》《飞雪》《晴风》《绿野》《回望》等。他的油画创作经历了从“象征写实到抒情表现”的探索历程,从浑然的氛境到后来信笔流淌出来的华彩,不断朝表达更自由、笔力更老辣、抒发更从容的境界迈进。詹建俊对中国油画发展作出的方向性论述,在组织中国油画学术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在油画创作、教学上丰富的实践经验,都使他成为研究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中国“油画文化”的重要代表。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