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让人印象深刻的绝不是技巧

2013年05月01日 03: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一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圆满结束

暑假里的山娃(二等奖)        邓爱民 摄

暑假里的山娃(二等奖) 邓爱民 摄

本报记者 刘 婵

3月20日的早晨,在北京出现了两道风景——久违的银装素裹和满街的照相镜头。若不是这一场大雪,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周围还有这么多的“摄影家”,不信到网上搜寻一番,那些出自普通人之手的雪景作品绝不逊色于专业摄影师。

其实,这些普通人的摄影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技巧,而是其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的镜头记录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试图留住的美好记忆。4月23日,“文化剪影,幸福共享”第一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总结及展示活动在广东东莞举办,现场展出的近300幅优秀作品带领观众感受着普通人的生活点滴:老大爷在庙会上表演老北京“吆喝”,老艺人在小山村为村民演皮影,老夫妻用天安门城楼的大幅照片作背景照合影也算是到过了首都北京,留守小女孩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亲吻电脑屏幕上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

文化改变着百姓生活,也孕育着文明新风。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活跃并日趋丰富多彩,文化已然渗透到了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摄影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活动,摄影艺术以其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独特的文化记忆价值和视觉审美效果,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在全国各地都有众多群众自发组织的摄影协会。自2007年全国群星奖的项目设置做了若干调整,使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淡出群星奖评选,群众摄影也少了一个重要的全国性的评选及展示平台。而作为群众文化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并深受大众喜爱的群众视觉艺术创作,始终涌动着巨大的创作热情,迫切需要一个出口。2012年12月,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就得到了全国群众视觉艺术爱好者的热烈回应。

此次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信息网络、数字资源、人才队伍等综合优势,面向全国摄影爱好者举办第一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同样得到了热烈响应。从去年11月1日到12月20日,50天的时间里共收到参赛作品8260幅(组)。按照征集大展评选规则,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经各地初选、公众推选、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评选出288幅(组)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0幅、二等奖30幅、三等奖60幅、优秀奖188幅。同时,北京、天津、辽宁等14个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和上海、江苏、湖北、重庆4个群艺(文化)馆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本次征集活动以“文化剪影,幸福共享”为主题,通过基层群众的视角,以独特的镜头语言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文化事、文化人,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美好的瞬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他们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旁观者,更希望成为参与者。此次大展设置了大众网上推选投票的环节,在20多天时间里共收到了28万张优秀作品推选票,充分显示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本次活动的评委、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叶用才认为,这次活动有两大特点,一是群众性,二是纪实性,参赛作品反映的多为群众现实生活,既反映出近年来文化建设的成果,又表现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高。他表示,如今摄影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了大众的艺术,以摄影为载体无疑是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繁荣与发展的一种好方式。本次征集大展一等奖获得者温雨露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文化馆的摄影干部,他说,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方,数码摄影因其门槛较低而能吸引众多的群众参与,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老百姓和群众文化工作者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

本次活动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托共享工程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国家数字文化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网站)开设了应征作品提交总端口,链接各省级分中心网站分端口,还开辟了专栏进行摄影技术辅导。参展作品全部为数码摄影,通过国家数字文化网或各省级分中心网站提交。

本次征集活动还实现了图书馆界与文化馆界的联手合作,活动的主办单位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同时向各省级分中心和省级群艺(文化)馆下发通知,发动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共享工程江苏省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省文化馆经常举办全省性的群众摄影大赛,有经验有资源,他们的参与让此次征集活动进行得异常顺利。同时,通过征集展示活动,也引导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进一步丰富了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内容,也是资源征集方式的一种创新。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表示,经过10年建设,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包括数字资源总量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使用率不高;服务模式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服务活动品牌等。去年,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更名为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承担了更艰巨的任务,为此他们适时提出了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一是工作重点从侧重工程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二是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三是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十二五”期间争取全面进入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渠道,在公共文化的各个领域发挥先进性作用,依靠数字文化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共享。“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正是体现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走向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的一次积极尝试。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