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疆为各族居民打开“幸福大门”

2013年05月13日 04: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新世纪跨入第10个年头的那个春天,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先召开。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在天山南北全面展开。

自此,新疆进入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成为天山南北最响亮的声音,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全面启动,一扇幸福大门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徐徐打开。

“幸福大门”徐徐开启

初夏的天山百花竞放,高插云霄的山峰依旧白雪覆盖,银光闪闪,无边的草原随着山峦连绵起伏,牧羊人赶着羊群在花的海洋中徜徉……所有到过新疆的人都熟悉这样的自然景色。

今天,如果你乘机飞越天山,俯瞰之下,散落在天山脚下绿色大地上的一簇簇红色屋顶会格外动人,那鲜亮的红色就是这片美丽山川上最新的景致。

“过去一直放牧,从没想到可以在家里搞旅游增加收入。”从今年“五一”小长假开始,哈萨克族牧民戈明别克的“定居兴牧”大院里就不断有游客光顾。

“我希望赶快还清建房子的贷款,把家庭旅游项目搞得再丰富一些,给客人提供马奶子酒、骆驼奶,再增加一些育肥羊,全家人现在都很忙,很有干劲儿。”戈明别克说。

戈明别克去年入住的新居位于风光如画的尼勒克县克令乡克令村。2011年,当地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统一建成具有哈萨克传统装饰风格的小二楼,既可实现定居还能靠旅游增加收入。戈明别克入住新居当年,收入就超过了以往全家人放牧一年的收入。

截至目前,像戈明别克一样住进定居兴牧房的哈萨克族牧民已占到新疆游牧民总数的一半。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3年来,新疆共完成牧民定居房建设4.15万套,占计划总数的60.4%。截至2012年年底,13.68万户牧民搬进了新居,占到游牧民总户数的49.2%。

依然生活在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农民,如今常挂在嘴边的地名是“北京”“天津”。在这些援助省市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富民安居房,开始搞起了代表新农村发展理念的庭院经济。

自2011年起,新疆连续3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高效推进重点民生工程,改革发展成果正在越来越多地惠及全疆各族人民。

统计数据显示,3年间,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建设的支出累计达到4843亿元,年均增长29.7%,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均在70%以上;3年间,新疆累计完成安居富民住房81.4万套、定居兴牧房4.15万套。自治区党委、政府承诺的重点民生建设项目全部如期兑现。

“还富于民”初见成效

中央决策,19省市扛鼎,8000余名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西出阳关……声势浩大的新一轮援疆正在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加油提速”,要通过10年援助,争取使新疆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上,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

“国家行动”正在让西北边陲变得越来越生动。

在距喀什市主城区40公里的疏附县,数以百计的推土车在平整道路,成百上千的工人在加紧施工,一批批中亚客商在飞扬的尘土中查看投资环境,寻找贸易商机,善于经商的当地人也在期待着这个新国际商贸城尽快建成;

在阿克苏地区,一个个来自东部的纺织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厂房,这个中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正在努力实现打造棉纺城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后将带动许多当地人就业;

上海在新疆人口大县莎车县建起了从花卉、蔬菜、育苗到栽培一条龙产业链,种惯大田的维吾尔族农民精心侍弄起了品种丰富的蔬菜,在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餐桌上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正在改变的,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农民。

在伊犁河谷,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民一下成了江苏的“远房亲戚”,不仅跨越几千公里“串了门”,还带回了江南水乡先进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

在塔里木盆地,随着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不少世代耕作的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美丽的喀什姑娘阿伊妮莎·吐尔逊已经成了花卉种植能手,学会了插花技术,月工资超过2000元的她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一家在新疆落户的东部企业负责人这样评价:“两年前招工很难,一天一结工资还得上门去求人来上班。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技术水平提高了,现代产业工人的意识和素质正在新疆农民身上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春到2013年春,新一轮援疆已累计实施援助新疆地方项目2378个,已建成使用1612个;拨付到位的援助资金达248.6亿元,超出国家核定额度26.5%,所有援疆资金中的75%以上都用于民生建设,一大批世代耕作的少数民族农民正在变身为新疆大地上一个个产业链中的工人。

随着中央和自治区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和18.4%,增速双双进入全国前列。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王跃说:“新疆还富于民初见成效。”

“中国梦”不再遥远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一批批民生项目的实施,新疆各族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的“红利”,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热度和力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真切地认识到,“中国梦”距离他们不再遥远。

2010年,自治区提出要在天山南北创造人间奇迹的美好蓝图,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优先位置。民生建设提速的前2年,自治区首先着力解决居住、交通、水利等最基础、最急迫的民生问题。进入2012年后,自治区又将富民产业、文化体育工程纳入其中,丰富了“民生建设”的内涵。

据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介绍,新疆全面启动了“民生工业”建设,去年划拨2000万元重点支持民族手工业、织毯等具有地域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95个项目,并建成8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到“十二五”末,新疆将通过这一模式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万人。

2012年年底,新疆首批再培养期满的3851名学员已分赴自治区各地州市乡镇、社区工作。目前,新疆已选送2.3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再培养,基本做到了符合条件、自愿参加培养计划的2002年至2009年毕业的未就业普通高校本科生全覆盖。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实施民生工程的这3年是新疆民生建设谱写辉煌的3年。”自治区副主席黄卫说,新疆每年兑现民生工程的各项承诺,是践行让老百姓生活得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的诺言,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切身感受到生活变化,凝聚了民心、提振了信心。

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弯海川评价,民生工程集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其中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尤为突出,已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新疆的明天值得期待。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2日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