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64年老北京全城实景模型启动大修

2013年07月24日 03:01
来源:北京日报

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1949年老北京城实景模型进行拍照存档,为下一步的整体修复做准备。

孙戉摄

拂去屋顶上的蒙尘,露出一座灰墙绿瓦的小建筑;清扫出的一方“湖面”,露出祖母绿般的碧色。从昨天开始,市城建档案馆7楼展览室中,开始进行一项“大工程”——1949年起历时两年建成、复制了新中国成立时首都核心城图景的全城实景模型,开始大修。

当初耗时两年建成

如今需两个半月修复

从占地75平方米的平铺展板上看,一层层灰砖灰瓦的四合院,齐齐由城北城南向中心城涌动着,最终托起了红城金瓦的紫禁城;一条主水系纵贯南北,穿起的京城河湖像颗颗明珠。这些都让这座不折不扣的微缩之城,有了生气和亮色。

“惟一遗憾的,就是多年不敢动它,使得这颗明珠蒙了尘。”市城建档案馆馆长说。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惟一一座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城市沙盘。能够查询到的档案显示,从1949年到1951年,当年的工匠根据全城的测绘图,耗费两年时间完成了这幅要用108块展板拼起来的“北京城”。但这测绘图到底从何而来,哪些人参与了测绘,当初测绘所为何用,也都成了历史车轮上的一粒尘埃,无从查询踪迹。

在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以前,这份史料一直在前门箭楼里展出。第一任馆长向市有关部门打了报告,直接将整个模型请到了城建档案馆,成了这里数十年以来的镇馆之宝。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一份探寻当年京城结构中不可多得的立体资料,上窄下宽的“凸”字形,顿时显现出“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设格局。

对待这份史料,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尤为小心翼翼。十几年前,清洁人员曾用最小的鸡毛掸子清扫,掸子过“境”,房倒屋塌,从此馆内几乎不敢再擅动。

在整个展览室中,除了馆长娓娓道来的声音,还伴随着快门的“咔”、“咔”声。两架梯子架起“飞猫”绑着相机,正在从俯瞰的角度,为修复前的模型留影。

“从现在开始的两个半月内,施工人员会依照现有模型进行修复。这些照片将是修复过程中对照的主要依据。”馆长说。

一棵树小过一粒米

一巴掌盖住111间房

除了“浩浩汤汤”以外,几乎找不到其他词语来形容这份立体模型所复刻的京城盛景。这份模型按照当时北京原样1:1000复制,当年的师傅精细到连大树、院落、耳房都体现出来。

除了75平方米、共计94块模型用于展出之外,还有14块展板藏在档案室中,已经连续数十年未见天日。如果计算上这14块展板上的房间数量,共计108块、90平方米的展板上,被当年的工匠师傅“盖”上了11.8万间房屋,“种”上了6万棵大树,完全复制了当年的大宅小院和棋盘般的街巷格局。

“门头沟原来有条模型街。当年修建紫禁城时,是门头沟的工匠先做出来一个故宫模型,再照着做的。看这模型的精细程度,估计也出自模型街工匠之手。”一个穿着白色大褂的中年人蹲下来平视着整个沙盘,深邃的眼神中似乎暗藏着一团火。他是负责修复的密克罗模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杨峰。

“这些是铜丝捻的,再粘上模型草粉。”杨峰捻起一棵已经倒地的树,细细看着。这棵树只有泰国香米大小,树干只有米粒四分之一粗细。

记者手指并拢,盖住阜成门内的一片民居,抬起来再细数,整个巴掌盖住了111间房。

“1996年时,这份史料曾经被修复和清扫,还重新刷过一遍油漆。”弯下腰正了正南二环外的一棵树,馆长说。

声像室主任王炜则记得很清楚,当时施工人员将展板重新拆分,修补了一些起翘的木板。

密克罗虽然并不为很多外人所知,但在业内却拥有着顶尖的手工师傅。2003年国家体育场招标时,13个设计方案模型中,9个为密克罗工匠所制作。2008年奥运工程展览馆中所有奥运工程的建筑模型,北京规划展览馆里的紫禁城模型,都出自这些师傅之手。

“像这种建筑物不太多的,两个大师傅修一天也许能完成,越到‘市中心’修复量越大,两个人得干两三天。”公司相关负责人刘辉随手一摸京南一处水面,手指顿时变得漆黑。

两个半月间,修复师傅们不能使用任何化学的清洗剂,而是要用自制的毛刷,细细将这累积了数十年的灰尘拂去。然再用传统手工艺重建一个个破损的城楼、房屋、树木,用乳胶将其粘回原有的部位。在展出过程中丢失的北海白塔,也将重新恢复。

修复后继续展出

请市民专家来“认”莫名建筑

在两个半月的修复期中,所有材料都不能带出门外。这两个半月间,规划部门、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将忙着寻找能辨认出旧日京城细节的人。

扫开蒙尘的水面,有些湖面为蓝色,有些则是绿色。尤其是长安街往南,多条细细的水系穿越京城,一路延伸到了模型之外,水道两侧,甚至都有不同的色泽。

“这些水系大多都已经不存在了,有些成了盖板河,有些已经填平。”馆长说,现在让人挠头的是,不同颜色的水面似乎有死水、活水之分,但是否如猜测般,还需要请专家再来鉴定。

而这座1949年的模型,还有着连续的城楼和城门。但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的瓮城已被拆掉一半,只留下前方弧形的瓮城墙;朝阳门和宣武门的瓮城则已经消失。被拆掉的墙体下有两根细长的平行铜丝条,规划设计出身的讲解员赵飞说,1915年,北洋政府修建“京师环城铁路”就拆除了不少城墙,铜丝所描述的,就是军阀时期的环城铁路线。

从德胜门往东走,铁路线沿着城墙往前延伸。但在安定门和东直门的城墙拐角处,铁路斜着穿过了城墙,直角的墙根,还加了一道与铁路平行的弧形墙体。建国门和崇文门之间的拐角也是如此。整个环城铁路线一共10次穿梭于北京城墙,其中两次穿过崇文门瓮城。

“铁路和城墙倒是好认,难认的是好多旧城建筑已经没了实体,如今再辨别当初是做什么用的,很难。”馆长说。

在外城陶然亭附近,有一片房子特立独行地坐西朝东而建。在如今国家海关所在位置还有一片有白墙红瓦的大宅子,甚至是白墙绿瓦的长房子。除了协和医院等明显的绿顶建筑以外,还有些小楼,细细擦出来也同样是绿瓦。而这些绿瓦,有些配白墙、有些配红墙,有些是灰墙,各有特色。城区内大面积空地有些是当年仍旧处于保密的军事设施,有些则是王侯公卿的居所。

“几年前对外展出时,有位老爷子告诉我这片是北京第一监狱,后来一查还真是。”讲解员赵飞指着右安门附近一片米字型的平房说。

这件事儿启发了馆长。她说,这次修复后,想通过文保专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建筑学家和老北京人来调动老记忆,认认这些说不出名字的建筑物都是什么,“寻找一些已经消失的经典建筑物和名人旧居”。

凤凰时尚微信

加入凤凰时尚微信 参与年终送礼得万元大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凤凰时尚微信,免费领取礼品,快来参加!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