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漫妈”邹颖:“关键是我有了一个正在学说话的孩子”

2013年07月30日 14:17
来源:羊城晚报

小曹总的妈和小曹总

曹总问:“妈妈,木耳是谁的耳朵?”

这娃量身高的方式多让人崩溃!

刚一回头就看见曹总摊开了四肢服服帖帖地趴在地上。我大吃一惊,呵斥道:“你这是干嘛?”曹总从容对答:“我在大海里游泳……”

背景音乐是肖邦的钢琴曲。小姑娘扭头说:“不好听!”曹总不平道:“小心肖邦打你哟!”

一天,跟曹总普及生理常识道:“红的是动脉,流的是动脉血。蓝的是静脉,流的是……”曹总恍然大悟地补充道:“流的是水!哈哈!”

看以前的录像。曹总问:“怎么没我啊?”他爹答:“你还没生呢!”曹总点点头表示理解道:“哦!把我收起来啦!”

他爹问:“不穿衣服的人叫什么体?”曹总果断回答:“光体!”

曹总掷地有声地说了句很励志的话:“自己的屎自己拉!”

他爹感叹:“今天的太阳可真辣!”曹总好奇:“太阳辣?是有人给它放多了辣椒么?”

曹总指着一颗包菜问:“妈妈,里面包的什么?”我答:“菜心呀!”曹总恍然大悟道:“哦!是它的心脏吗?”

文/羊城晚报记者 郝婧羽 实习生 卢沁

饼干放久了,跟曹总解释:“过期了,不能吃!”曹总追问:“那过八了呢,能吃吗?”

外公的手机响了半天没人接,曹总大喊:“外公,你的手机生气了!”

他爹问:“不穿衣服的人叫什么体?”曹总果断回答:“光体!”

这些句子就是邹颖的漫画《曹总的小日子》中的一些文字,这些话都是典型的“童言童语”,看了让人觉得又亲切又好笑,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叫“曹总”的可爱小男孩正在皱着眉头一本正经地和大人对话,也恍惚想起了很多年前的自己。邹颖在《曹总的小日子》中分享了刚学会说话的儿子“曹总”的各种有趣故事,这些话作为插画中的文字,另配一张孩子说这话时的照片,构成了一个小男孩的“语录日记”。邹颖用画笔描绘孩子的童年,用孩子的话为素材创作了一本没有完结的绘本,也分享了一种新的记录童年的方式。

因为孩子重提画笔

邹颖毕业于名家辈出的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但她毕业并没有走画家这条路,而是用鼠标代替了画笔,从事平面设计教育和平面设计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都没有自信再拿起画笔,直到“曹总”出生,孩子“无厘头”的童言稚语才使她有了重提画笔的勇气。

为什么叫《曹总的小日子》呢?因为现在家庭的现状就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心肝宝贝。要说家里最大的领导是谁?那自然就是最小的人儿。

羊城晚报:你是怎么开始画插画的?

邹颖:在再次提笔画画之前,我一直对插画存有浓厚的兴趣,对坚持纯手绘的优秀艺术家心存敬畏。有了孩子之后,会常常帮孩子选购一些有趣的绘本故事,看到一些优秀的绘本会比孩子更加爱不释手。身边也一直有老朋友在这条路上坚持着并无形地鼓励着,提笔的念头常有,但毕竟十几年过去了,再次直视画笔和画纸需要巨无畏的勇气。而真正落笔的原因是:插画中的男主角(我亲爱的孩子),在一天,开始张嘴学说话了。于是源于他“无厘头”的童言稚语,开始了第一幅:“曹总的小日子”。

羊城晚报:《曹总的小日子》会持续创作多久?

邹颖:只要曹总一直保持这样“无厘头”的状态,《曹总的小日子》就不会停。

羊城晚报:您觉得创作《曹总的小日子》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是什么?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邹颖:抚养孩子的过程也是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透过孩子认知世界的眼睛,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要个孩子,记录他的成长,是为了弥补自己对童年记忆的缺失。因为他,我的生命才更加完整。

记录让童年不留遗憾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是人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只有稚童才会无所禁忌,充满疑问。在长大后还能够看到关于自己童年时的照片文字是幸运的。现在最常见的是用照片记录孩子的童年;邹颖则用画笔和照片记录孩子话语和面容。两三个月前,邹颖开始在微博和微信上分享《曹总的小日子》,其中的内容竟成了亲戚朋友和幼儿园小同学以及老师家长时常谈论的内容,还有很多陌生的网友也在日日等待《曹总的小日子》的更新。

羊城晚报:这部插画的创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邹颖: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又有多少是关于童年?而如此的纯真与快乐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逐渐淡忘会是多大的一个损失。我也会尝试着去回忆自己的童年,记忆却停留在了几张褪色发黄的照片。人们都会选择一种方法来记录自己某个愉快、悲伤或难忘的瞬间,或是文字,或是照片,或是脑海里某个特定的场景和音乐。而我只是选择了手绘的方式帮孩子记录他的童年,等他长大后,不至于因为遗忘而感到遗憾。

羊城晚报:万事开头难,你是怎么开头的?

邹颖:《曹总的小日子》开始得很随性。起于儿子学说话时牛头不对马嘴的只言片语,那么的生动有趣,让我脑海里瞬间呈现出一幅幅清晰诙谐的画面,我就动手把它记录了下来。我想,哪怕是寥寥几笔,画中的他也一定比照片要更“像”他本人。

羊城晚报:分享到到微博和微信上去以后,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是遇到一些有趣的人?

邹颖:其实有很多故事是可以和大家有共情的,特别是当过妈妈的人。比如有幅画的内容是儿子不解为什么黄瓜分明是绿色的,却要叫“黄”瓜。然后会有年长的朋友留言说让她想起自己儿子小时候问她“妈妈为什么柏(白)油马路是黑的?”。

每日一篇尚未断货

每天一篇《曹总的小日子》是邹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这其实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完整的一篇插画,要画、要配文字、还要配合适的照片,这其中有一个方面不合格,整个一篇就废了。小小的曹总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画的画,有时候,它会指着画上的人儿教导妈妈说:“这不是这样的,那不是那样的,这里画大了,那里画小了……”大多数时候,他会好奇地靠在妈妈的身边,指着画面里的自己问:“妈妈我在干嘛呀?”然后自己拿起画笔,嘴里念念有词地涂涂抹抹。

羊城晚报:创作的频率是怎样的?

邹颖:开始时,创作频率是:儿子时不时地“出货”,我时不时地“画”。现在的频率是“每天一画”。

羊城晚报:每天一画?会不会出现素材紧缺的问题?如果有,那你是怎样解决的?

邹颖:以前会半个多月记下一组文字,然后集中找时间一起整理画出来,多少会有一两篇自己不是十分满意的,就会放在后面,但改成“一日一画”之后,明显感觉压力大了好多,因为每篇都要经得起考验,对自己的要求也无形地提高了。儿子有趣的话是囤了不少,加上他新“创作”的,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断货的状况。当然如果有一天曹总“罢工”了,我也只能窃喜着能暂时偷个懒了。

羊城晚报:创作一幅《曹总的小日子》,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邹颖:时间不确定。状态好、构思清晰的时候,十来分钟就可以出来一篇。反之,会来来回回纠结好几个小时,一幅画耗费大半本速写纸,常有。

羊城晚报:有了小孩,创作时间精力和创作心境可能都会发生变化,对你而言,孩子的存在对创作有什么影响?

邹颖:在我心目中,孩子就是我这一生最完美的作品。

创作最在意想法

邹颖是个兴趣广泛的人,除了绘画,她还爱雕塑、摄影、舞蹈、手工艺,并且每一样她都做得有模有样。在绘画上,她属于兼容并蓄的绘者,在她眼里,每一种风格,每一位作者的绘本都各有魅力。在创作上,她擅长线描,她并不刻意选择某一样题材,一直在尝试用最简单及最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和分享。

羊城晚报:你在绘本和插画的创作过程中,最在意什么?

邹颖:是想法!不能单纯地以画面去还原文字。比如说有篇日记画的是曹总要求我给他生个妹妹。首先我不想画面中出现太多具体的成人形象和过于写实的场景,所以我构思了很久。

羊城晚报:你觉得《曹总的小日子》和其他的亲子漫画或者儿童绘本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邹颖: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一定会和别人不一样。就我所知的亲子漫画有:《亲亲木朵》和《谁家的可可》。故事的主人公不一样,但故事都是源于心肝宝贝的一言一行。对我来讲,只要动真情——宁存三分拙;不求一分巧。

羊城晚报:你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与你的创作有关系吗?

邹颖:那是别人的事情(哈哈),与我目前的创作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现在我有了一个正在学说话的孩子。我很享受自己的小天地。

邹颖自评

“不靠谱”和“瞎舒服”

生活中的邹颖,随性,自然,不造作,不扭捏,自评是“一个不靠谱的妈妈”和“一个邋遢的人”。

羊城晚报:您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邹颖:我是一个邋遢的人。用衣服来形容,就是不讲究品牌,但面料和状态一定要舒服,我时常会乱七八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我想他(她)们在面对我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强大的内心。哈哈!我的爱好有很多,对此我从不吝啬我的时间。

羊城晚报:那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邹颖:我觉得我是一个不靠谱的妈妈。比如我经常都不知道他感冒了该忌什么,他咳嗽了该忌什么,什么是热咳,什么是寒咳……常自以为是地给他吃效果相反的食物。

邹颖小像:2000年毕业于中国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搁置画笔久矣,直到儿子出生,牙牙学语,邹颖才重新拿起画笔创作《曹总的小日子》。自从该绘本放到网络上和大家分享,旋即在网络上刮起一股“曹总旋风”,引起家长围观,等待其更新。除了绘本以外,邹颖尚有许多爱好,比如雕塑、摄影、舞蹈、制作手工艺……每一项,她都不吝啬投入时间。

郝婧羽、卢沁

凤凰时尚微信

加入凤凰时尚微信 参与年终送礼得万元大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凤凰时尚微信,免费领取礼品,快来参加!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