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惠州发现一例疑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013年08月10日 10:23
来源:晶报

江苏发现H7N9 有限人传人证据

深圳疾控中心:没证据证明“天气热就不会发病”

李永平的热带书写

张家瑜

华人文学,我们目光的焦点不是在港台,就是在内地,那是华人文学的主流。但是,出了城池之外,我们若行向更北,景观渐变,那儿没有繁花如锦落英缤纷的盛美鲜明。草莽的腥气渐浓,热意袭人。

那里有种原始朴素的,却不受限于国邦的精致与高雅。那另类的气质,是华文另一个偏疆,哗啦啦的暴雨与热带大叶树林的大气。不施脂粉的素颜。

那样的文字,偷偷衍生了另一个风格,野、真并有异国情调的书写。

自三十年前,温瑞安、方娥真等马华侨生来台,组神州诗社,大开了台湾文坛的眼界,他们既文亦武,他们如公社般群集生活,有一个老大,有不少的追随者。接下来,我们知道马华文学的作家,他们在另一隅,亦孜孜不倦地阅读书写,他们在他乡以他者的身份,驻地书写那地那人那事。

李永平是其中佼佼者。他从《拉子妇》、《吉陵春秋》开始,就已奠定其位。而且笔耕不辍,一度专心写作,之在教学之余,还可以写下如此大部头的《大河尽头》。我总觉得马华的书写者更是专注。他们大多中学毕业后就负笈来台,而以台湾文学作为标竿,大量阅读并心向往之。那如精神沙漠般的国度,水份和养份皆借渡于台湾。

可他们并不抄袭台湾文学,他们有他们描述的原乡,那大片大片的丛林及热带所孕育的,是另一种生活和观看方式。

李永平的文字很特殊,就如黄锦树在《马华文学与中国性》一书中谈及李氏追求的纯正中文,以及对漂流这个议题的开发,是李永平之所以成为代表人物的鲜明标志。在《大河尽头》这部上下两卷的小说里,第一部的十五岁少年永与一群异国之人的探险之旅,对于本土(婆罗州)V.S外来者(各国的探险家),身份已经是外来者的永要用更遥远的、更新奇的眼光去认识这趟旅程。而第二部里则是永和克里斯汀娜,亦即房龙小姐的旅程,那更加纯粹的如巫灵般的行进,如脱下文明外衣的探险者,他们更开放舒展自已的感官,不再遵循国邦的守则,灵与欲的乱窜,文与字如乩童般的符咒,充斥于犹如荒野梦境的语意之中。马华作者李永平,带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情调,那情调,是在蕉林之中肆意的热气,阅读者必须要裸露所有的矜持,并放下中土情结,跟着如着兽皮的部落土著,去汲取源头的甘泉,体验燠热的雨林洒下的阳光。“你一心向往却又莫名的畏惧嫌恶的婆罗州雨林,到喽。”永被提示着,他将永远摇摆在本土与异乡的迷惑之中,也将浮游在肉体和灵魂的魅影下,作为一个一出生就已被放置到他乡的人民,李永平及那群马华文人,永远漂流浪迹,他们的不纯正显示一种移植的错体,那错体是异国情调也是吊诡的,变成了礼失求野的正统。

故在阅读李永平的小说时,他僭越了他的身份,反而让读者看到更纯粹的中文小说书写。

凤凰时尚微信

加入凤凰时尚微信 参与年终送礼得万元大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凤凰时尚微信,免费领取礼品,快来参加!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