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松山溉水 古韵悠悠

2013年09月05日 04:57
来源:重庆晨报

松溉的青瓦白墙经过时光的沉淀,变得特别美丽动人。 受访者供图

美丽风景

美好生活

雨中松溉 美哉美哉

请随记者一起感受古韵与现代交融迸发出的味道

一村40户村民养蚕

松溉镇打鱼村发展养蚕业帮村民致富

松溉镇地处永川之南,因其境内松山溉水而得名,是重庆市长江上游的第一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永川港桥工业园区核心镇。幅员面积3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82公顷,比上年减少1%,退耕还林面积473.9公顷,辖6个村、9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2.1万人。

松溉镇历史文化悠久,英才辈出,南宋高宗老师、经史学家、政治家陈鹏飞,近现代微生物专家陈文贵等是其中杰出代表。人文自然景观独特,拥有依傍长江的古朴建筑群体,长达5000米青石板古街道蜿蜒曲折,典雅的明清四合院建筑20多处,雄的雕楼,依山而建的吊角楼,权力象征的古县衙,皇帝御批的罗家祠堂,浓厚的宗教文化,传奇的名人文源远流长、“九大碗”、“健康醋”等传统美食令人赞不绝口;

2008年,松溉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评为重庆市十大魅力小城镇;2012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最美古镇。

如今,重庆西三环长江大桥已在这里奠基开工,西部引水工程加紧实施。此外,松溉还将围绕“服务港桥园区,打造魅力松溉”的思路,深化服务港桥园区入驻项目,充分挖掘古镇历史文化、传统特产、古镇市场,打造和谐、宜居、魅力的新松溉。

春暖花开的松溉古镇。 受访者供图

罗昌贵手里的方格簇,每个方格可供一只蚕吐丝作茧。 记者 常国良 摄

松溉是一个江边小镇,以松山溉水得名。古色古香的小镇里,一场秋雨之,空气种平添了几分凝重、肃然。

前天,松溉细雨纷纷,层层薄雾萦绕上空,许久都未散离,越往南,雾越重。南边的古镇被烟雨涤净,在三角梅的点缀下,略显活力。游人踩上青石板,发出声声轻响,反而衬托出了这里的安宁。

徽式建筑般色彩搭配

现代与古韵相互融合

前天,是我第一次到松溉,早前听人提起“松溉”这名字时,就感觉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厚重,让人忍不住想去呼吸

刚进松溉,眼前展开阵阵古色:木栏杆、镂空窗花,配合着素白的墙面;几根大圆木立着,撑起3米来高的屋檐……木头的仿古色彩,宛然饱经风,与墙面的白净一起,极像徽式建筑的色彩搭配。

小镇的几条街道边,几乎每栋现代建筑,都新设计了仿古屋檐。建筑本身也不高,多在五六层左右。

仿古屋檐下不少商铺,售卖着空调、电视、衣服等现代商品,奇怪的是,它们与古韵十足的装修却不冲突,反而让人有种新鲜的视觉体验。

靠着这些仿古装饰,现代建筑与古镇的格调相融合,带来不少美感。

岁月的痕迹分外鲜明

细雨中冷清得有诗意

大约向南行了500米,雾气笼罩的江面慢慢浮现。沿江的码头已有些年头,至今还剩些货船长期停靠。

向左走十来米远,便进了古巷。巷子里紧锁的木门被风雨侵蚀,岁月的痕迹分外鲜明。抬头望,夯实的土墙,夹着宽度近乎均匀的巷子。

青石古街,早被连日的雨水洗净,湿漉漉的。蒙蒙细雨中,湿漉冷清的的街面,让人情不自禁想到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陈少南故居坐落于此

静静诉说着过去故事

当地住户说,古时古镇商业繁盛,有着几万人的集市。的确,虽然岁月掩埋了那些热闹,但排列的商铺,能让人想象得到它曾经的繁华。

穿过几条小巷,偶然看到沿山而建的吊脚楼,四四方方的,由几根木柱撑起。再拐个弯儿,就看到了一个四合院,这便是陈少南故居了。

陈少南生活在南宋,自幼爱学,立志为官。他曾先后参加童生考试和乡试均考取第一名,后考中绍兴府进士,几经升迁,任礼部尚书郎。金兵入侵时,他激怒投降派秦桧,遭贬后辞官当起教书匠。

四合院为三正两耳,中型四合院多为三正四耳,中间是院,两边是厢房,以人正对大门起,左为下,右为上,坐北朝南,避开东西向,避开太阳直射,一楼一底。

旧时县衙设在凤凰山

一块石头上也有传说

沿着古镇一条叫水街子的街道,爬上几级石梯,就登上凤凰山,这里是古代的县衙。衙门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鼓,东侧叫“喊冤大鼓”,西侧为“升堂鼓”。鼓轻轻一擂,隆隆的声音便响了起来。伸冤的鼓声稍大。

穿过大堂,可以看见一个小的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在天井的下方,是长满青苔的池子,这便是雷池。

雷池中央有块石头,站在栏杆上看,酷似癞蛤蟆,因此便被称为“蛤蟆石”,被认为是县衙的镇邪之物。传说民国有人把蛤蟆石搬回去修院墙,结果家里长出蛇虫鼠蚁,无法“清剿”,后来,经人点拨,将石头搬回,才平安无事。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郭发祥

街巷院山放眼打鱼村,田间地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桑林,桑叶长势茂盛,叶片苍翠肥大。村委会主任先中明介绍,打鱼村有500多亩桑田,有40多户村民靠养蚕增收。

“蚕只要管护到位,包赚不亏!”村民罗昌贵说。

养蚕比喂猪养鸡效益更高

昨天,在打鱼村罗昌贵家,两间农房里各摆了几张硕大的蚕床。因为还没到养蚕季,几张蚕床格外空旷。“再有十来天,就能进蚕子啦!”罗昌贵说话间,一脸兴奋。

罗昌贵说,每年从6月份起,她便开始在家里养蚕。一般要养四季,一季周期大约是40天左右。根据季节不同,养蚕张数(16开纸铺满蚕子为一张)有所增减,多时要养五六张,少时也要养三四张蚕。

据了解,每张蚕纸投入一般为40元钱,大约40天后,蚕子经过4次蜕皮,即可成茧。一张蚕纸一般要产38公斤干茧,按去年市场价格每公斤27元算,减去成本投入,一张蚕纸收入千余元。

罗昌贵说,这两年养蚕,每年都有一万多的收入,她觉得与喂猪养鸡相比,效益高多了。罗昌贵说,她养了十几年的蚕,还会继续养下去。

蚕每次吃完桑叶都会变肥

通过养蚕,罗昌贵不光给家里增了收,同时还收获了许多快乐。看着蚕宝宝一点点长大,罗昌贵心里总会美滋滋的。

罗昌贵说,蚕每天要吃三餐,且每顿吃完后都有变化。每次罗昌贵在蚕床上撒完一层桑叶后,隔几小时再来看,都会惊喜地发现,蚕变肥变大了。听着蚕宝宝唰唰的咀嚼声,罗昌贵觉得自己采桑的疲惫一扫而光。

“才摘的桑叶要在屋头晾一晾,再喂给蚕宝宝吃。”罗昌贵说,蚕养得多时,她每天要摘十七八背篓的桑叶,足有近千斤。喂蚕之前,桑叶必须摊在屋里阴凉处,放一两个小时后才能喂给蚕宝宝。她说,这是给桑叶散热,否则,直接喂食可能让蚕染病。

罗昌贵说,对蚕室进行消毒也要很重要。除了定时清洁蚕床外,她还要经常用石灰、大蒜以及酒精来给蚕消毒。

养蚕不是只喂桑叶就可以

先中明介绍,现在,镇上都还配有专职的蚕桑员,专门负责指导村民们科学养蚕。

1998年,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桑树嫁接到村里后,蚕丝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升。

为鼓励村民种桑养蚕,镇上还给一些村民特批了房基地,专门用来建蚕房。

先中明说,过去有村民对养蚕认识不够,以为只要天天喂桑叶给蚕吃就行了,结果,蚕一病就是一大片,最后血本无归。

蚕桑员王金友说,怎样育桑,怎样采桑,怎样育种,怎样喂养……都需要进行技术支持。从引进新品种嫁接桑树,到养蚕新技术推广,再到节约人力支出,都需要掌握科学方法。

下一步村里将让村民集中养蚕

时下,村里不少劳动力外出打工,先中明在全村大会上号召村民一起养蚕。他说,下一步村里将利用一些闲置厂房,让村民集中养蚕。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广新技术,又利于节省人力成本。

松溉镇党委委员章元斌说,全镇蚕桑面积总共有800多亩,每季产量120张,全年产量400张左右,利润在30万元以上。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常国良

凤凰时尚微信

加入凤凰时尚微信 参与年终送礼得万元大奖

扫描左侧二维码,加入凤凰时尚微信,免费领取礼品,快来参加!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