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西湖再西5公里
2010年03月08日 14:04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导语:冬日的一个下午,几个好客的杭州人带着我们绕过西湖,直奔西溪。或许他们知道对我们这一车的“专业旅行者”来说,需要提供新的去处,方能让我们不虚此行,从而继续“忆杭州”。

江南水乡

不知其他人如何,但我决定跟着他们上路,确是客随主便。因为对我来说,西湖是百去不厌的,每次去到湖边随意走走,总是很惬意。西溪?它不会是又一个“傍名牌式”的景点拷贝,能看到的只是十足的“工程味”吧?

但是,登船,离港,慢悠悠前行,水面上兀自冒出的几簇芦草、水岸相接处残存的一点芦花、微微垂向水面的柿子树,以及隐约可见的几座农舍,顿时打消了我的所有疑虑。一个更“西湖”的城市园林,其实在这里,在距杭州老城武林门不过6公里的地方。

原来,西溪并非一个全新的去处。在被辟为国家湿地公园之前,这里曾作为一个“桃花源式”的农耕湿地,世代繁衍千余年。湿地中,交错纵横的河汊如迷宫般将其与外界间隔,至今,行至湿地深处,在突现“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某个河汊,仍有“豁然开朗”之感。

而且,凑巧的是,追根溯源,西溪最早的农耕史也在汉晋。到明清时最为兴盛,据说康熙当年下江南也曾慕名而来。“西湖、西溪、西泠”,在杭州历史上曾并称“三西”。历史上的西溪占地约60平方公里,现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西溪是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罕见湿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赏游西溪

12月的江南,其实并非最应景的季节。这时的西溪,找不到三月的蒙蒙烟雨、端午竞渡的龙舟或者秋日挂满枝头的火柿,就连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的“西溪芦雪”也已开始谢幕,而最具江南风情的赏梅季还在一个多月之后。但那都是“浓妆”的西溪,冬日的斜阳下,西溪与你素颜相见。

对面,一艘摇橹船缓缓驶来,然后与我们擦身而过。除了船头的船家,船篷之下的四人似两对情侣。小桌上仅一壶清茶而已。

“嗨,我们应该乘他们那种船。”身后的一位旅伴不由发出感慨。我们人多,只能选择现在这艘大船。大船漆得油光锃亮,舒适的同时,少了很多乐趣。

12 月来西溪的好处是,河汊上基本没有船闯进你的视线。我们一进一出两趟行程,仅仅看到两艘摇橹船从身边驶过。于是,拿起相机,随便按几下快门,岸边的大树以及它在水中的倒影、从船尾向岸边芦苇荡扩散开去的一圈圈水纹、夹岸数百步也不止的柿子林,就在那里静静地等你收入图中。

当然,如果你对赏梅情有独钟,那么你拿到这期杂志的时候,就该准备出发了。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将西溪与苏州邓尉、江宁蟠龙并列为江南三大赏梅区。西溪赏梅有其特有的方式——水上摇舟探梅。探,一在于西溪的梅弯曲于水上,有迎客之势;二在于船从梅树下经过,梅触手可及;三在于河道曲折,有乘舟寻梅的意趣。西溪湿地现有梅花3000多株,梅林近千亩,种类主要有朱砂、宫粉、绿萼、玉蝶、江梅、美人梅、南京红、长兴红等,主要分布在梅竹山庄和西溪梅墅一带,这一水域河道曲折、迂回,如梅树的枝条一样虬曲。

再来西溪

下次来杭州,是再去西湖、还是再来西溪?先写下我的西溪备忘,希望很快就可以用到。

中国湿地博物馆: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作为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还有“一宝”——中国湿地博物馆。博物馆中,多媒体数字技术与逼真的典型湿地景观结合,使观众如同置身湿地环绕的世界。世界上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危机的类型,通过生动的案例来体现,并有多媒体投票墙提供互动体验。此外,在博物馆中还能看到中国湿地五大类型的模型、典型湿地复原景观,以及超大屏幕的多媒体体验,当然,还有关于西溪湿地的一切。

渔夫之旅:水上泛舟,体验虾笼、地笼、丝网、撒网等多种渔事活动,收获鱼、虾、甲鱼、螃蟹、黄鳝,然后满载而归,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及农家生态菜肴。

船餐船茶:在摇橹船上就餐,品味的不仅是美食,还有周遭的良辰美景。每船280元-680元不等,均可供5-6人食用。也可品茶,让茶香浸润自已的同时,享受倒映在茶杯里的无边风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