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长流胡同情:寻访老北京“不见”的胡同
2010年09月30日 11:42 《旅行家》 】 【打印共有评论0

私房比较特殊,所有权归住户自己所有,所以,要修房子也是住户自己的事。但即便这样,私房也会被列入普查行列。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普查队会建议房主进行修缮。一旦想修了,就要向区规划局申请,修缮过程中的细节、预算、施工队伍的资质以及目的等都要经过详细的审查,得到批准后,才可“上房揭瓦”。若是想在自家院子里新盖一仿古房子、或将整个院改建成仿古式样,施工队伍则必须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或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根据工程规模不同,所需费用也是天差地别。从8000-10000元/平米规格、纯木结构的“正房五檩前出廊,青筒板瓦屋面;青白石台明、柱顶;磨砖对缝、庭泥丝缝青砖墙身;一麻五灰地仗油饰;掐箍头搭包袱苏式彩画;仿明清式木门窗;细墁方砖钻生地面”的“豪华型”,到1000-1500元/平米或更低价、砖结构的“木檩条不带椽子坡顶房;水泥机制瓦屋面;清水红砖墙身;普通新式门窗;水泥地面”的“简易型”,不一而足。

都埋怨四合院成了大杂院,私搭乱建把文物都给生生毁了。然而,这经年累月形成的杂院体系,却正是胡同生态、甚至民间智慧最集中的体现。即便是公房的住户,也可能把多余的空间隔出个三五平,变成出租屋,每月收点小钱。自家面积太窄的,就请来施工队往上搭个板儿搂,影响到邻里或惊动了居委会,私下疏通也能抹过去。然后,张家起个杂物房,李家搭个灶台,各家各户再把小件杂物挪到不足1米宽的走廊两边,垒得老高。总之是想尽方子撑大自个儿的生活空间。游人路过,总觉得这逼窄低矮的空间喘不过气,如何住人,但加盖房带来的好处,便是“谁用谁知道”了。于是,胡同里的“小装修队”也应运而生,它们大多没有专业施工资质,只有三五名工人,专门接揽大杂院里加盖、搭建小板房的生意。由于工程技术含量不高,用料也就是简单的砖头、水泥、石棉瓦,条件好一点的可能会加做防水层,加上人工费,每平米也就是200元。更有不少居民都自己买材料,请人来帮忙盖房,连人工费都省了,材料钱也就每平米100元,实惠到家。

生活功能

最重要的总是生活本身

胡同可以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胡同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接地气”的平房,两辆对开的小车就足以把窄巷卡得死死的,但狭小的胡同却有着极其强大的生活功能,居委会就像小政府,围绕着它,蔬菜摊、小卖部、棋牌室、理发店、修鞋铺、小餐馆、急诊所、垃圾回收站等等这些门脸儿齐全得很。买点盐巴、瞧个病或剪个头什么的,走路不出10分钟,事就能都给办了。不用出胡同,日常生活也打理得有滋有味。一条几百米的胡同里几乎包括了老百姓生活所必须的各类服务机构,俨然一个小社会。

胡同里的小卖部应有尽有

虽然胡同外通常有大菜市场,但只要不是想买特别反季或进口的,居民们都宁愿少走几步,就近到胡同里的蔬菜摊采购。基本上每条胡同里都会有这样方便的一个蔬菜摊,生意不大,就服务一条胡同的口胃。两三张桌子拼一起,但品种却不必超市少,加上水果能达到近百种。大部分买卖都是一二斤的重量,但一整天卖出的货物竟能达到1吨多。每天凌晨3点钟,摊主就骑着板车到最近的蔬菜批发市场上货,回来后必须要做的事便是清理消毒,再赶在7点前码好菜。由于省去了包装、运送以及人工费用,这里大部分蔬果价格与超市比起来能便宜10-20%。蔬菜摊每天能有两三百元利润,这些钱便是老板全家人的生活费。街坊里腿脚还好的,拿上两个布袋子装菜拎回家;腿脚不太利索的推着个小车,又运菜又当拐,稳稳当当拿回家。这画面,到底是生活到了家。

便民修车摊

在胡同里,小诊所和理发店都能一个电话就预约到“服务上门”。东四六条东口的理发馆由3个下岗职工经营,从2007年开业到现在,虽然大部分顾客都是老人和小孩,但却一直坚持只收5块钱的理发费。有出门不方便的老人需要理发,只消打个电话就可以把师傅请来,不出家门就能把头发打理一番。2008年10月,北京实行了对特殊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补贴的政策。六条理发馆马上就主动加入了居家养老服务商的行列,从那时开始,老人只要拿着服务券就可以到店里消费。现在,服务商的行列还在继续扩大,包括家政服务公司、餐厅等服务机构。其中餐厅的数量最多,基本每条胡同都有餐厅为老人服务。

位于宣武区东南部的粉坊琉璃街,两侧的古国槐茂盛成荫,夏季温度要比其它街道低三四度,凉快得很。这条街中心地段有一位刘师傅,夫妇二人常年在此露天理发,且不管理什么发型只收3元钱。如今这3元理发店俨然一个“生活博物馆”,老式桃心镜,橘红的塑料布,一把剪刀,都是生活。

还是胡同理发,有一人物不得不提,景山后街的靖奎靖大爷,今年97岁的他给人理了80多年的发,被人尊称为“理发泰斗”。靖大爷16岁从顺义来到北京城拜师傅学剃头,20岁自己开店做老板,年轻时在地安门和清华大学附近同时拥有两家店。因为手艺好,很多社会名人都找上门,包括当时的京剧名角尚小云和抗日名将傅作义。如今,靖大爷依旧骑着三轮车,每天穿梭在一条条胡同之中,登门为那些相识几十年的老主顾剃头刮脸。这群老人中有的健谈、有的沉默、有的达观、有的已是弥留。20多年时间里,靖大爷怀着一颗坦然的心,仪式般郑重地送走了400多位相伴多年的老主顾。他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在2003年日本和戛纳电影节上都获得过大奖。

最重要的总是生活本身。像东四那一片儿,有哪个老居民知道十四条曾有当年《今天》 诗刊的编辑部旧址呢,又或是十三条的梁启超故居、十二条的中青出版社,这些都不如小卖部、棋牌室来得实在。各式各样的生活通道,不那么打眼,却太过重要性,它是柴米油盐正常生活的有序保障,甚至,更是一种精神的安抚,仿佛只要那些小卖部、理发店、棋牌室都立着,便会让街坊们觉得安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