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呼和浩特:“内外”兼修筑城市之美

2013年09月30日 13:22
来源:呼和浩特旅游网

岁月更迭,站在昨天和今天的连接点上远眺,一座城市之美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彰显———

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年蒸发量却是其5— 6倍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成功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生态市”建设战略,群策群力十余载,当“国家森林城市”等一项项殊荣成为这座城市一张张“烫金名片”时,在世人感慨与赞叹之余,首府青城又俯身翘首,开始向“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冲刺———

以民生改善为主线,以生态民生为视角,呼和浩特决策层继续用睿智加信心、耐力加豪情的姿态与行动,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营造更加幸福的生存空间。

■美之现:生态城市的诗意画卷

“呼和浩特印象”体现在城市面貌中———

夏日青城,秀木成林,绿草如茵,三五成群的市民,闲庭信步,尽享清新空气带来的美好,随着春的寒意悄然消退,街头巷尾已繁花似锦。东河两岸、小黑河畔,在阳光的轻抚下,人们笑容灿烂。

驱车行走在成吉思汗大街、新华大街等城市主干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形成了“城市脊梁”,50米以上高层建筑有150多座,其中90米以上20余层高楼达30座之多,“长高”的首府平添了几多现代都市的韵味。

改造和新建主次干道100多条、新增道路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由140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21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11.4平方米;随着地下人行通道的投入使用,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且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体交通为首府群众创造了更加便捷的出行空间,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看管空气、治理尾气、拆除烟气、制造氧气,自2005年以来,每年15亿元以上的环保投资,让首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八年位居全区第一,更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超再超达到349个。

青城的今天,让久居北京回呼市探亲的71岁韩秀杰老人要用相机记录并带去北京“显摆”,用老人的话讲,一定要让大家看看充满现代气息的草原大都市,彻底改改人们曾经对呼和浩特的印象!

■美之源:“嘎查”城市要改变

曾经水草丰美的呼和浩特,却在上世纪末逐渐呈现出生态的脆弱———水土流失及风蚀沙化现象在近一半土地上存在,到1999年,全市林地面积451.35万亩,森林覆盖率17.48%,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8.42%,人均绿地面积6.19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足300天。尽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千年的这段时间里,几代城建人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首府仍然没能“首”起来,人们不禁感叹:“这里怎么越来越像嘎查啦”。

改脆弱环境,建生态青城。

新世纪开启之年,一场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的绿色攻坚战打响,首府决策层提出:“大干五年,基本改变全市生态面貌;苦干十年,初步建立首府绿色形象”。那一年,因为前所未有,《呼和浩特市生态市建设十年总体规划》被国家林业部当作样本进行研究。也就是在这一年,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为思路的首府城市建设年如火如荼地展开。

依托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工程建设契机,在成功实施了大青山前坡50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等一大批精品示范项目,呼和浩特市生态建设跨入崭新的历史时期———造林面积之大、速度之快、投入之多前所未有,

森林面积由1999年的437万亩增加到2006年的533.7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16.93%增长到2006年的20.67%。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生态市建设基础上,2005年9月,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打造塞外森林城市,建设绿色生态首府”的目标,而在此前的5月,呼和浩特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战役已打响。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随着市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一大批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先后关停,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城区内企业被实施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6.1:35.9:58演进为2010年的4.4:36.3:59.3,基本形成了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产业结构。

对照国家标准做事,到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由451.35万亩增加到771.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7.48%提高到29.89%;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由28.42%提高到35.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19平方米增加到16.08平方米,初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良性生态系统主体骨架,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公路、铁路林荫化,城镇村庄园林化,山区、丘陵区风景化,逐步形成以城市森林为主体,郊外森林为屏障,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大范围的森林生态防护体系,赢得了国家创森考察组专家所言“不容易、不简单、不寻常”的盛赞!

■美之悟:园林局副局长讲故事

市园林局副局长周和平曾讲述了一个故事:几年前,包头作为全国园林城市是许多西部城市羡慕的对象,于是在每次前往参观学习时,作为首府园林局的一员,周和平都会有种感慨,包头市民可以在随处是公园、广场的绿荫下下棋谈心,而青城少有这样的去处。于是,呼和浩特市的园林人暗下决心,定要为青城百姓多创造能修身养性的绿色场所。

周和平的故事变成了现实———每天在北垣街街心游园晨练已成为家住光华街陈丽云老人的习惯,每天前往附近的八一游园中和棋友们杀上几盘更让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关老师感到开心。以北垣街、八一游园改造为例,如今在呼和浩特,随处可见的绿地和街头公园,为首府市民提供了舒爽的活动空间。

站在和林县南天门林场2130米高的华北落叶松母树林中,背靠大树抬头望去,记者感慨———在这片面积为1100余亩根本看不到天的树林中,林子全部为人工栽种,始建于1969年,改建于1979年,如今最大的树木其胸径已超过30公分,平均胸径25公分,高度均在25米之上,有风吹过,耳边松涛阵阵。

讲起当年上山栽树的情形,年近八旬的老护林员张美蝉一脸兴奋:在刚建场时,人们用铁桶提泥的办法,将小树苗沾了泥浆往树坑里栽,一米之内栽三株,看着当时只有12、13公分的苗子,人们感叹何时才能长大。三十年过去了,当年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老张也转换角色,从建林人变成了守林人,之后退岗由儿子继续看护山林。

如今继续奋战在大青山生态治理绿化指挥部的李新依然记得,十几年前亲身经历的大青山前坡50万亩干旱阳坡造林时的情形,在石质含量高、土层厚度薄、蒸发量为降雨量的8-20倍的状况下,生物存活异常艰难。

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以抗旱造林技术为例,通过对土层薄且坡度大、水分蒸发量多、蓄水能低的地段,广泛运用营养袋、坑内覆膜等技术,提高穴内土壤水分。运用生根粉、地膜覆盖、抗旱枪浇水等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苗木生长量。李新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一抗旱造林技术在大青山前坡、黄土高原丘陵区获得成功,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保存率达到80%以上,成为西北干旱地区的样板示范工程。

国家创森考察组成员一致认为,呼和浩特因地制宜采取改善土壤活力、节水抗旱造林等做法所形成的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基本经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值得推广借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08年,市委、市政府再加压力提出了创建“全国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

2011年11月,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拉开了再造首府生态城的建设帷幕。

2012年,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专项工作组成立,并决定从11个方面加快城市绿地建设,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基础。倡导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大唐托电节能、脱硫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与蒙牛乳品生产、污水处理及禽畜养殖污染防治两项工程,不仅为全市产业生产开辟了固废利用的新途径,尤其对全国其他地区资源化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对畜禽养殖中产生的废弃物科学运用,通过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正在牛、猪、羊等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中挖掘新的“宝物”,在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国新能源之都”建设。

■美之力:“内外”兼修魅力无边

从今年农历正月十七开始至今,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绿化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就没再休过一个星期天,71个标段的造林工作继续展开。作为技术指导,为保证所栽苗木符合要求,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而这种“5+2”无休息的工作模式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继续。尽管忙碌,但看着短短几月内新栽的近百万株树苗茁壮成长,笑容绽放在大家的脸上。

森林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阻挡风沙,更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首府林业专家测定,以380万亩的大青山植被恢复保护为例,100平方公里植被每年可涵养水源100万吨。实施以保护水源地和提升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大青山南坡综合治理工程,呼和浩特生态屏障在逐步形成。

城市之美无边界,“内外”兼修方久长。

2012年,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通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增加首府的内涵。今年3月2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在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指出,要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把城市做大做靓做美,把发展的动力活力做足做深做好,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做全,最终让广大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和创建带来的实惠。

4月7日,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会议在首府召开,针对当前我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着不严、不精、不清、不顺、不高的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秦义指出,城市管理要从细微处入手,抓好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从整体上提升首府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郭小璇] 标签:呼和浩特 城市 内蒙古 旅游 凤凰网旅游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