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哥德堡号仿古船的人文历史
这艘当代人重新建造的“老船”何以吸引那么多的注意力?何以能成功成为一个文化景观?
自从若干年前瑞典有关部门开始重建哥德堡号并计划进行“复航”之旅那一刻起,这艘曾经的著名商船就引起了多方(尤其是中国)的关注。随着它“真实”地驶入南中国的广州港口,这种关注与热情也达到了高潮——在广州停留的一个月期间有250万人次前去参观!而8月29号驶进上海港口后,在上海本地又立即掀起一股参观热潮,而且还引起浙江等地旅行社的极大兴趣。可以说,哥德堡号已经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这应从两方面来分析:从其自身所具备的作为“景观”的特质来看,“符号复原”和“事件复原”是其最核心的因素。帆船本身在形状、材料、制作方法、驱动机制等方面都追求尽可能地复原历史原貌,而且它进行的是沿原来古老航线的复航之旅。这样一来,由相关历史文献、海底考古发掘成果、古老的造船技术、当代人的独特创意等共同参与“再造”的哥德堡号,已不再仅仅是一艘仿古商船,而是成为一个能带给人们多重“想象”的“景观符号”——原哥德堡号的沉没及后来的考古发掘带来的神秘、传奇,261年前的事件所蕴涵的古老与久远,瑞典作为域外、西方的象征,远洋航行所承载的探险、开拓、征服特质等等,综合构成一场“想象”的盛宴。
但仅从哥德堡号自身因素来分析显然不够全面和有力,还要从其切入当下中国的情境进行思考。在宏观背景层面,中瑞建交50周年、中国对海洋文明的空前重视、中国对外贸易业的快速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引起关注、全球化状态下对多元文化间互惠互利理念的倡导等等,构成哥德堡号引起极大关注的社会土壤;而在微观环境层面,广州、上海都做了“延伸”设计:广州借此机会复建了两个景区即黄埔古港和南海神庙,上海则举办航海文化节,并在北外滩码头制造异域环境氛围——这些都为人们深入、全面地进入并感知哥德堡号场景提供了线索和铺垫。
由此,哥德堡号自身符号、激发的想象、切入背景及环境等因素综合交织,有道具(仿古船)、有故事(文献记载)、有节目(经贸文化交流)、有演员(水手)、有气氛(各地的迎接),使得有别于正常生活的特色体验的盛宴由此形成。有关哥德堡号的历史文化资产就这样被成功地转变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景观。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