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把尊严还给文化遗产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但在如何利用城市的文化遗产方面重视不够,导致城市文化危机加剧,我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

一是城市记忆的消失。一些城市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造成这些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二是城市面貌的趋同。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

三是城市建设的失调。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如果我们将这些新型城市的照片摆在一起,谁能分得清它们是哪一座城市?

四是城市形象的低俗。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至今仍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作现代化的标志;一些城市习惯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简单地让城市改头换面,很多外国公司拿来的方案并不能与城市的文化历史相结合,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

五是城市环境的恶化。一些城市以对自然无限制的掠夺来满足发展的欲望,致使环境面临突出问题,不少文化遗产地也出现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趋势。

六是城市精神的衰落。一些城市在建设中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传统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实际效果,表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对城市精神理解的错位和对城市发展定位的迷茫。

七是城市管理的错位。一些城市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应上重近期轻长远。“城市病”的病根在于城市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

八是城市文化的沉沦。一些城市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不是深化自身的人文历史,而是浅薄化自己的文化内涵,消解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立场的危机。

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呆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最美丽的地方。

谁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谁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这些都是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尊重和维护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和情感,只有当地居民倾心地、持久地自觉守护,才能实现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只有全体民众积极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之中,才能使文化遗产保护形成强大的社会意志。

(作者为国家文物局局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单霁翔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