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入港狂扫日用品 赴港打酱油真的是潮流?
2010年12月10日 08:20 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中英街,一位男士帮助购买较多日用品的深圳女士推车。

袁水灵摄(人民图片)



傍晚,从香港采购物品的市民经罗湖口岸返回深圳。

袁水灵摄(人民图片)



近日,深圳,“2010时尚深圳购物节”,由于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采购。

袁水灵摄(人民图片)

【深圳调查】

赴港买日用品,并非消费常态

本报记者 胡谋

“深港物价倒挂”、“深圳人到香港打酱油”、“内地客赴港狂扫食品日用品”……近日,相关报道见诸媒体。

相对于沸沸扬扬的媒体,深圳市民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平和。

“换城消费”言过其实

深圳大多数超市和农产品市场,大多数商品的标价还是低于香港市价;深圳大多数普通居民表示不会去香港“打酱油”。他们只希望“把家门口上涨的物价降下来”。

让他们高兴的是,深圳最大的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监测数据表明,11月蔬菜均价每市斤1.87元、比10月份下降26.67%,许多“一元菜”又出现在家门口的菜摊。

深圳布吉青青家园的一对“深港配”夫妻,港人老公不时捎带“港货”回家、内地主妇时常赴港采买。但夫妻俩的购物篮里,很少有近日深圳人抱怨涨价最多的肉、菜;近来虽买些卫生纸、洗发水之类,“也是老公回家捎带”。

尽管有了香港“自由行”,但在“打工族”占绝对比例的深圳,十有八九不能像这对夫妻一样时常赴港采买。

一位“的哥”说,香港的卫生纸、洗发水、酱油之类多年前就比深圳便宜,但他既耗不起办出入境证件的时间、“也打不起香港的酱油”;有一位“准妈妈”耗时、花钱,去香港买回进口“美赞臣”奶粉,但“想买高档的,不是图便宜”。

12月3日,回家过周末的这对“深港配”夫妻说起物价,感觉香港市场上不少商品、特别是内地进口的副食品也悄然涨价,“猪肉比年初至少涨了三成,姜、蒜也都翻了番”。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11月29日表示,香港物价上升压力明年可能更为明显。

当地一位资深媒体人认为,所谓“换城消费”言过其实,更非深圳市场目前的消费“主流”。

价格倒挂仅限于少数商品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黄发玉说,香港某些商品价格比深圳低是一直就有的事情,在许多深圳人眼里,趁“打折”赴港“拣便宜”、往返两地捎带些日用品回家“再正常不过、不是什么新鲜事”。

皇岗口岸工作人员黄俊生说,最近从香港购买日用品的深圳人确有增多,“但一般都是顺便捎带”。

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调查,该市近期肉、奶、食用油等商品零售价确是高于香港,但这种“倒挂”仅限于少数商品和个别商场,并非普遍现象。

这些“不是什么新鲜事”和“并非普遍现象”,却让许多媒体“炒”得异常热乎。

当地的一位资深媒体人说,深圳一些商品近来价格上涨,因此赴港购物的深圳市民增多等都是事实,但由此就断言“‘赴港打酱油’已成为深圳人消费常态”、“深圳兴起‘换城消费’”等,则是“以偏概全”的炒作。

深港“同城消费”才是趋势

尽管这位资深媒体人不认为“换城消费”是深圳市场目前的消费“主流”,但他觉得,从赴港购物的现象中,可以看到深圳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出现的新变化。

他认为,这种新变化就是“深港同城化步子的加快”。

去年4月,深圳开始试点实施“一签多行”,持此类签注赴港客流总量现已突破780万人次。有调查统计,在80多万已办理“一签多行”的深圳居民中,一半以上把赴港购物的频率提高到每月2至5次、至少每月1次的超过25%、近两成居民调高至每月6到10次。12月6日深圳市公安局已经将办理赴香港“个人游”签注人员范围扩大至常住深圳的非广东户籍居民。

另据港府公开的调查结果,约有6.2万名香港人、4.1万个住户在深圳安家,在深圳就业、经商、置业的香港居民更是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这位资深媒体人认为,深、港往来逐步便利化、无障碍带来的“双城消费”或“同城消费”、“即兴消费”,才应该是两地居民真正初显的消费趋势。

财经专栏作家钟林说,随着“深港一体化”进程的提速,所谓“打酱油”不过是非主流的观察和深港融合大趋势之下的一个“快闪镜头”而已。

【香港调查】

是相互串门,不是单向扫货

本报记者 黄拯

每天出入深圳罗湖口岸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显得格外醒目:大多是女性,随身“装备”是行李箱或购物袋。近年来,这些家庭主妇往来两地购物俨然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深圳人,被戏称为到香港“打酱油”,而香港人则是“北上扫货”。

深港互通,各取所需

家住深圳莲塘的李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香港采购日用品,行程并不远,过关之坐一站地铁到上水站就要下车,“因为家里有小孩儿,像奶粉这样的商品我就愿意到香港来买,而且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倒不是图便宜。”虽然最近深圳物价接连上涨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压力,但他的购物目标依然很明确,“顺便捎些新鲜蔬菜或者日用品也是常有的事,这和下班后在超市顺手买点儿菜回家没多大区别”。

对深港两地居民来说,互通有无“串门”的历史已有多年了,因为香港物价高消费贵,很多港人每逢周末都会带全家北上深圳,一顿丰盛的晚餐可能也只是在香港普通茶餐厅一餐饭的价格,而对普通家庭来说,回程中把购物袋装满食品,在高物价的香港也是一种勤俭持家的好选择。开放自由行后,深圳居民虽不至于到香港“打牙祭”,但鉴于两地市场互补性强,化妆品、日用品、奢侈品等香港质优价低的产品,吸引了大批深圳市民。两地互通,各取所需,深港市民一直都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日用品,偶尔捎带才划算

“本来香港日用品就经常有折扣,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到香港购物更等于折上加折,这对我们具有相当吸引力。加上一些日用品便宜耐放,只要过来购物也就顺便多采购些”,隔几个月就来香港购物的罗太太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支190克的“黑人”牙膏在深圳卖到12.5元人民币,同样的牙膏而且是200克一支,在香港只卖9.9元港币,折合人民币只有8元多。香蕉在深圳超市售价4.5元(人民币,下同)一斤,香港只要约2元钱一斤;冷冻鸡翅,深圳售价14.8元一斤,香港售价约12元;娃娃菜深圳售价4.9元一斤,香港则只要3元左右一斤。

当然,类似采购也是有选择性的,大部分蔬菜、肉类还是香港贵得多,“特别是牛肉,香港超市好多牛肉都是国外进口的,哪怕是减价销售的冷冻牛肉,也比深圳的贵差不多20%,更贵的那就要高好几倍了。”

对于专程到香港“打酱油”的说法,罗太太表示并不认同,“我也只是偶尔到上水采购,这是最近的一站,即使这样在香港境内往返路费也要40多港币,还没算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只是为了买几捆青菜或者几袋橙子就专程跑过来一趟,未免也太不值了,除非是耐储存的日用品,而且数量要足够多。”

奢侈品,内地客购物首选

相比较酱油,价格高昂但人气不减的苹果电子产品,以及首饰、手表、皮包、高档化妆品等奢侈品始终都是内地游客赴港购物的首选,每年几百亿港元的消费额中,绝大部分内地游客都花在了类似方面。

香港旅游发展局11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内地访港旅客约为1853万人次,超越去年全年,其中近60%都是“过夜旅客”。他们在港期间的消费指向也非常明显,特区政府统计处称,10月份香港电器及摄影器材、鞋类、珠宝首饰及奢侈品的销量分别增长了39%、33.8%和30.2%。在此背景下,“打酱油”的销售额完全被“淹没”在上百亿的游客消费中,看不出丝毫波澜。

除此以外,在世界经济形势相对严峻的大背景下,香港日常生活用品也开始面临涨价压力。

香港特首曾荫权6日出席香港经济峰会时表示,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加上人民币升值,香港已经开始面临输入通胀的压力——10月份通胀率是2.3%,稍高于第三季度的2%,其中食品价格上扬对低收入家庭影响特别显著。“豆豉鲮鱼价格上升,午餐肉价格上升,面包价格上升……我留意到罐头食品、番茄等蔬菜的价格也在上升!”财政司长曾俊华已将今年全年的基本通胀率预测由1.5%上调至1.7%,并称会在需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责任编辑:张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