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小“咽喉”里的大世界
城市中的雕塑(图片来源:资料图)
被当地人称为“红屋”的Stadthuys(门票5零吉)建于1650年,如今该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依然保存完好,改变的只有身份——从荷兰总督府,到马来西亚国立历史和民族博物馆及郑和纪念馆。如果觉得1500年以前的世界各地都大同小异,那就集中精力盯着满剌加王国以后的展区吧——因为葡萄牙人、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之间各种排列组合式的通婚产生了新的种群,于是就有了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珍贵展品和老照片,内容涉及从民族服装、宗教信仰到饮食、居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千差万别。这里几乎有你想知道的马来西亚的一切,难怪博物馆地处如此小城,却贵为“国立”。
荷兰人之前这里的主宰葡萄牙人,也同样留下了印记:红屋身后的St Paul圣保罗山是全城的制高点,山上的圣保罗教堂和山下的圣地亚哥古堡皆为五个世纪前葡萄牙人所建,不过如今已荒废了百余年。前者只剩四面墙壁和一座孤零零的圣方济像,但顺着这位圣者的视线,是马六甲海峡夕阳无限好的最佳观测点;后者则只剩一面被风化后的斑驳城门和几门大炮的复制品,有意思的是所有大炮不是朝着海的方向,而是朝着内陆。原来这是葡萄牙人为防御当地马六甲苏丹军队的攻击而建造的。而停泊在马六甲河入海口旁、按葡萄牙古船“海洋之花”号 1:1复原的国立海事博物馆(门票3零吉),船身里用图片和实物记录了几百年来世界咽喉因海洋而兴衰的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孟欢欢
|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