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界年度观察二:外贸突围攻守抉择
2010年04月30日 16:46 服装界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是一个团队的战役

然而,突围并不轻松。

时间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未来之前,温州服装业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很多小企业纷纷关门。

欧美单子呈继续减少的态势,另一方面也有国际订单在转移。

“现在我们把衬衣、内衣等订单放在孟加拉,”一欧洲采购商说。

“公司已经将20%—30%的订单转移到印度等地区,”总部在意大利的百货公司Gruppocoin买手李小姐说。

而危机到来时,梦娜主动放弃了一些交付款项不及时的国外小订单,专注于服务好大客户。公司和大客户签订新合同时,提出单价要上涨15%。

经过几轮谈判,双方约定将单价提高8%。

这时,梦娜还积极开拓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市场。

“2008年第四季度大家都有点懵,都在挣扎。但是2009年情况就不同了。”北京铜牛集团总经理刘杰说,“欧洲上半年和我们合作量上升了100%。”

“是软实力起了作用。”刘杰说,“危机时刻,国内客户也更加关注产品内在质量,所以订货向优质企业集中。”

对刘杰的话,温州奥奔妮董事长郑晨爱也很赞同。

“订单做不过来,欧美客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他2009年初也这样说:温州有其庞大的“温州网络”。这里是华侨之乡,固定客户基本都是以前从温州走出去的亲戚或者朋友。

然而,他们并没有单纯地依靠“温州网络”。

2008年7月,温州服装业首次“抱团”参加香港时装展,面向新海外客商揽订单。

随后,2009年1月11日,他们再次参加香港时装周。

这次规模更大,温州推出了8000款左右中高档服装产品,签订660个合作意向,大多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以及德国。

两次出击,逐渐改变了以往靠温籍华侨老客户的侨贸订单模式,2009年开春,奥奔妮第一张单子就是从香港时装节上获得的。

香港时装节给温州迎来“开门红”,2009年2月4日,温州商会抽查了66家企业,开工率达94%。

5月4日,“穿在温州,足行天下”温州鞋服出口品牌推介会在105届广交会开幕式上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亲临现场为温州鞋服鼓劲。

通过参加这些展会,温州接触到真正的国际采购商,新兴市场出口额迅猛增加。

比如2009年1-7月,温州鞋对瑞士、古巴、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基斯坦、安哥拉、乌干达等增幅均在60%以上。

而温州服装外贸在4月、5月、6月这三个月开始保持连续“正增长”。

6月份,温州规模以上企业纺织服装鞋帽业工业总产值91.35亿元,增长2.8%,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值达58389万美元,同比增长6.47%。作为温州第三大支柱产业的服装业已实现率先突围。

但参展的步伐并未停止。7月第三次参加香港展;9月组团出征俄罗斯服装博览会;10月底,参加南非国际纺织品、纺织机械及鞋类展览会,2010年1月参加香港服装节。

“自参加香港时装节以来,我们的业务量已经翻了四番。”浙江亿利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平说。

已经是香港时装节常客的腾旭,客户资源也由欧美等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到34个国家和地区。

一些单子,自己做不过来,就交给别的企业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杨婷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