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洋品牌坑爹 大牌平价频登质量黑榜

2012年03月16日 10: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导语:洋品牌频频爆出质量门,国内的消费者普遍认为外国牌子比中国牌子好,也容易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H&M、ZARA、G-Star等洋品牌的诚信丑闻不绝于耳,令人大失所望。自2008年以来,H&M已经至少4次被国内多地市工商、质监部门抽检质量不合格。

平价时尚品牌店面陈列

羊毛含量标注虚高

根据上海质监局官网公告显示,此次被查出有质量问题的H&M产品为针织毛衣,该产品纤维含量项目实测结果与产品标注的不相符。H&M中国倒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解释,其公关部经理傅霞容表示:“该产品已在全国所有门店下架,而消费者如果对该产品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到店面免费退换。”态度倒是很诚恳、积极,相比某些拒不承认质量问题、拒不退换货的商家,这点倒是能给消费者些许安慰。但她同时强调,“这系列产品并不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问题只是出在羊毛含量的标注上,产品标注含量为38%,而质监部门抽查结果是28%,”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这根本不算个大事,虽然羊毛含量被标高,但起码这件衣服里还有货真价实的羊毛,至于少了那么10%的羊毛,消费者大可不必惊慌。”

但消费者怎能不惊慌?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H&M 已经至少4次被国内多地市工商、质监部门抽检质量不合格。傅霞容还表示,“这是工厂的失误,我们对此向消费者表示道歉。”众所周知,为了保证一周两次的上新速度;H&M将业务分散给世界各地众多的外包工厂生产。将责任归咎于工厂,我们暂能接受,但4次登上质量黑榜的事实,还让品牌方无动于衷?一次次登上质量黑榜,一次次道歉,再一次次继续犯错。

快时尚屡登黑榜

在“质量黑榜”上,H&M并不是惟一的“常客”,同为“难兄难弟”的还有另一家“快时尚”巨头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品牌ZARA。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ZARA,至少7次被抽检到存在质量问题。“标注的纤维含量和实测纤维含量不符”,已屡次成为导致部分服装品牌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罪魁祸首”。

就在去年5月,北京市消协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一款ZARA 产品面料标签称“含棉量为75%、羊毛20%、涤纶5%”。而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其含棉量为68.2%;羊毛含量仅为10.6%,比标注少近一半;聚酯纤维,也就是涤纶含量为15.7%,超过标注的两倍。业内人士表示,“从去年开始,由于棉花价格居高不下,很多服装品牌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涤纶等化纤面料,以降低成本。”

资料显示,ZARA全球营业额超过46亿欧元,其利润率比美国第一连锁品牌GAP还要出色。而H&M虽然没有自己的工厂,但凭借一流的品牌、二流的产品、三流的价格牢牢占领市场。2010年10月,“快时尚”巨头——GAP在沪连开两店,与ZARA、H&M、优衣库“胜利会师”,形成四大快时尚巨头齐聚中国之势。而另一家美国本土快时尚品牌Forever21也宣布,将于今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首先占据北京、上海两大市场。虽然现在所有的人都盯着中国市场,但“快时尚”在利益最大化,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狂奔中,甩掉的已不仅仅是竞争对手。

进口服装及饰品三成不合格

快时尚质量欠佳,大牌的品质总该有保证吧?无独有偶,上周上海检验检疫局发布公告,称去年共对1万批次以上的进口服装及仿真饰品进行了抽检,总体不合格率三成左右。

数据显示,上海口岸进行法定检验的进口服装及饰品中大多数为中高档品牌,总金额高达5.6亿美元。部分饰品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到3倍,铅含量也非常高。此外,另一项进口服装的检测报告显示,进口服装批次不合格率高达55.8%;不合格进口服装存在以次充好、色牢度不合格、PH值超标和甲醛含量超标等情况。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兜里越来越有钱的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共识,外国的品牌质量就是好,买外国货那是品质、是面子、是实力的象征。这条新闻告诉我们,进口奢侈品质量也并非件件“质量过硬”。PRADA包包掉色、GUCCI拉杆箱接二连三出问题、LV新鞋两次开胶……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奢侈商品带入中国的同时,似乎把质量和信誉留在了本国。

外国品牌也信奉“中外有别”

随着中国市场的繁荣,进口消费品不断扩大的同时,品牌的质量问题愈发引起关注。无论是快时尚品牌ZARA、H&M,还是一线大牌LV、PRADA,都曾经绊倒在“质量门”前。

曾有网友跟帖说:“在巴黎看到的ZARA,质量比国内的好多了,国内ZARA产品的质量普遍比国外差。”面对众多的质疑,他们的沉默、内外有别、无视中国标准等等,都让中国追捧者很受伤。什么大牌风范、国际品质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有人说是中国人自己不争气,我们也想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但无奈国内商品就是“廉价”的代名词。虽然近几年国外品牌频频被曝质量问题,但消费者对洋货还是趋之若鹜。

另一方面,不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对洋品牌监管‘一好百好’的思维惯性,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跨国公司的傲慢态度。曾有媒体爆料一些化妆品公司,为了能够长期虚假宣传,在新品上市之先找工商局主动罚款十几万,然后再到各地继续宣传,因为有“一事不二罚”的规定,只罚一次。低廉的违法成本是国际品牌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中外有别以及公然欺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别再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别再用我们的耐心把洋品牌宠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高琪] 标签:质量黑榜 洋品牌 ZARA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