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老年人腰背疼、驼背竟是骨折了!5招有效改善


来源:凤凰健康

在老百姓心中,骨折有两个要素:突发的外伤,如摔倒、撞击等;急性的症状,受伤部位非常痛,肿胀淤青,甚至影响活动。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恰恰可以没有这两个要素。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松软,当不能受力时,轻微的外力(比如咳嗽、喷嚏、坐下、搬动轻质物体等动作产生的力量)就能引起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腰背疼痛该如何排查自己是否骨折?

在老百姓心中,骨折有两个要素:突发的外伤,如摔倒、撞击等;急性的症状,受伤部位非常痛,肿胀淤青,甚至影响活动。但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恰恰可以没有这两个要素。

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松软,当不能受力时,轻微的外力(比如咳嗽、喷嚏、坐下、搬动轻质物体等动作产生的力量)就能引起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和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

腰背疼痛该如何排查自己是否骨折?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一下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关系。

老年人腰背疼、驼背竟是骨折了!5招有效改善(供图/视觉中国)

腰背疼痛,驼背两大因素易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

腰背疼总不好要排查是否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意思就是在“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的情况下就可以发生骨折,如在咳嗽、打喷嚏的情况下就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胸椎和腰椎,疼痛有时并不剧烈,且腰背部不会出现肿胀淤青,患者仍可行动。因此,易漏诊或误诊为腰背肌劳损。

慢性腰背痛是医学上常见的症状,容易反复,有时通过休息就会有所缓解。因此一些患者并不重视,尤其是老年人。老年患者通常会认为:年纪大了,“腰酸背痛”很正常;以前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又发作了,没事的。同时,一些老年人出行不便、无人照料,这也是他们忽视慢性腰背痛的一个原因。殊不知,一些老年患者在就医拍片后才发现,自己已经“骨折”了!

身高缩短、驼背都可能是骨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建庭教授指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最常见的是脊柱压缩性骨折,很多人认为这是用力不当等外因造成的。其实在骨折之前,其脊柱的骨量已经在逐渐丢失,椎体内部骨小梁变细、断裂,孔裂增大,疏松的椎体就像被白蚂蚁蛀空的房梁,经不起外力。一旦用力过度,如在提东西或弯腰抱小孩的时候,脊椎骨一下子塌陷,每节椎体向前压缩一毫米,引起身高缩短、驼背。

2012年IOF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50%的人在遭受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二次骨折,每次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是以指数级方式增长。

陈建庭建议,要从预防第一次骨折开始就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最大限度地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对于已经发生过骨折的病人,更要加强骨质疏松的治疗,防止再次骨折。对于早期少量的压缩性骨折,成骨细胞可以愈合,如果到了晚期,压缩性骨折的过程很难逆转。

X线、CT、MRI三项检查可准确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X线片足够。但为什么还要做CT、MRI检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医师姜允琦表示,MRI主要用于评估骨折的“新鲜”程度,新发的骨折和陈旧的骨折在MRI上的表现截然不同,两种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因此MRI非常必要。CT尤其是三维CT则可用于评估骨折的形态,判断椎体后壁是否完整,对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治疗时需要截骨手术,则还要进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骨密度等影像学检查。

一般来说,对于新发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有些骨折需要“打钉子”治疗,螺钉的植入通过经皮穿刺完成,也是微创。但是一些需要接受截骨手术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就没有办法通过微创手术治疗了。

术后还要给骨头“吃饭”。由于此类骨折主要病因是骨质疏松症,因此手术之后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必须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有:钙剂和维生素D,补钙就是给骨头“吃饭”;补钙可延缓骨丢失,减少骨折发生率。

骨质疏松因“习惯性缺乏运动”等因素而逐步年轻化。

除了老年人要注意骨质疏松问题,陈建庭指出骨质疏松也有年轻化趋向。根据南方医院平时的骨密度检测可以看出,年轻人由于缺乏运动,平时待在办公室的时间较长,日照时间不足等问题,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骨质疏松。一些年轻人酷爱碳酸饮料,而过量摄入碳酸饮料会使骨密度下降。陈建庭指出,人一生中在30岁左右,骨量达到高峰,如果之前因缺乏锻炼没有储备足够的骨量,在随后的“骨丢失”阶段,骨量随之下降,骨质疏松就可能会提前出现。

就营养而言,除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骨骼特需的营养主要是钙和磷。钙磷摄入不足(饮食和胃肠吸收因素)或丢失过多(肾脏疾病、妊娠哺乳等)均能引起骨质疏松。

另外,激素则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与年龄相关,女性绝经期及其后的数年,雌激素分泌显著下降,骨吸收远远大于骨形成,骨量断崖式丢失。需要注意的是男性70岁以后,因雄激素分泌的下降,也会出现一个较快的骨丢失过程。此外,服用糖皮质激素、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脏疾病、妊娠哺乳等人群的骨量也明显较低。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