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离经叛道”建筑师王澍

2012年04月07日 14:16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王澍获奖作品,宁波滕头馆,2010年,上海世博园,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宁波滕头馆,2010年,上海世博园,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垂直宅院,2002年,杭州,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垂直宅院,2002年,杭州,中国

王澍

王澍

王澍获奖作品,象山新校区二期工程,2004年,杭州,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象山新校区二期工程,2004年,杭州,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宁波博物馆,2005年,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宁波博物馆,2005年,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文正学院图书馆,1999年,苏州,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文正学院图书馆,1999年,苏州,中国

贝聿铭获奖作品,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1978年,美国

贝聿铭获奖作品,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1978年,美国

贝聿铭在中国的作品,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中国

贝聿铭在中国的作品,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中国

王澍获奖作品,五散房,2003年,宁波,中国

“普利兹克建筑奖”第一次授予中国建筑师。49岁的王澍,成为此奖项的获得者。

5月25日,颁奖典礼将在北京举办。

王澍热衷于文化保护,这在中国当下建筑业多少属于“异类”……

□赵妍

1放慢建设速度,中国发展不能以拆除历史为代价

“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国际性奖项,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创立,每年评选一次,授予有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该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和“专业最高荣誉”。奖赏包括10万美元奖金和一枚铜质奖章。

1983年,美籍华人贝聿铭曾获得该奖项。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不过通常认为,贝聿铭的设计作品大部分位于美国,属于美国的“人民建筑师”。

如今,王澍的名字将和理查德·迈耶、贝聿铭、丹下健三、扎哈·哈迪德、雷姆·库哈斯等大师并列史册。得知获奖时,王澍正在美国洛杉矶,他在接受《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希望这次获奖能够影响年轻一代的建筑师关注中国本土建筑学,无论是大型项目还是小型建筑,都能放慢建设的速度。我同样也希望年轻一代的建筑师能够明白,中国的发展不能以拆除历史为代价。”

2011年,王澍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这是首位中国建筑师摘得国际建筑学大奖。同时,王澍还被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聘为2011-2012学年度“丹下健三”荣誉讲席教授。获得过这两项奖,距离普利兹克建筑奖也就不远了。

上海同济建筑研究院二所的李娟告诉记者,普利兹克建筑奖实际上应该颁给王澍夫妇二人。2010年,该奖就颁给了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夫妇。

王澍在得知获奖时,也向美国媒体表示:“你们是不是颁错了,应该颁给我和我太太两人。”而评委格伦·马库特更在评委词中同时提到了王澍和陆文宇。

2六年,曾在西湖边整天长坐,或跟建筑工一起做工

让王澍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学的一次作业,老师让学生们画平面图。按惯例,应该画1:500的总平面图,而王澍却画了一个1:100的,不仅有房子,连渠道系统、马路系统等全部作了设计。

“我们老师说,学校历史上就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图,你一定是不及格的。但我这样画了以,同学都很兴奋,全班大概有一半的同学都把自己的图改成了我这样,最后老师不得不给了我一个及格的成绩。”

但有关王澍“离经叛道”最广为人知的段子,却是他在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把《死屋手记》贴满了答辩教室的墙,还口出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他的导师齐康)算半个。”因此得罪了所有评委。

“我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但不是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王澍向记者澄清。1988年,从南京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的王澍因为“觉得工科建筑教育太没意思、太保守”,而到中国美院“办建筑教育”,不曾想老师没当成,却进了美院的公司。

很快,因公司的工作太“没意思”他主动失了业。将近六年,他成了“自由人”。他在西湖边长坐一整天,或者与建筑工人们一起做工的岁月,是妻子、同为建筑师的陆文宇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的。

他也偶尔接少许工程赚钱,“主要做的是装修类,但是我按建筑方法做。”这期间的主要作品为浙江美术学院国际画廊、丰乐桥地下通道、孤山艺术家画廊等,均已被拆除。

1995年,王澍前往同济大学建筑系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他与妻子成立“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博士毕业后的王澍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同时完成了他的主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2004年,王澍凭这个作品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

3中国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

“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第三十四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普利兹克建筑奖史上首位中国人评委张永和的评价词,再好不过地概括了王澍的道路。

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所使用的“瓦爿墙”,如今成为他的标志。“记得我们刚开始做宁波博物馆的时候,甲方向我咆哮、怒吼。那个人向我吼:在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叫小曼哈顿的新中心,你做一个这么脏、这么旧的小博物馆,你什么意思?”王澍回忆:

“我对他说,我们有个约定,要做一件新东西对不对?他说:是的。我又说,新东西就意味着评价标准还没形成,评价标准没形成,那最了解这个和掌握这个标准的是不是我?他说是。我就说那你得听我的。结果,甲方愤怒地摔门而去。”

王澍说,找他设计建筑,甲方得有强大的内心。“所以我更感谢中国美术学院提供了象山校区的设计机会。三年,许江院长只是写给我三首诗,没有任何要求。”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湾流水,十座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

(原载《时代周报》,有删节)

赵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王澍 利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