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红高粱家族》,莫言最好作品

2012年10月15日 04:37
来源:重庆晨报

大家一起读莫言

嘉宾:李怡(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赏析作品:《红高粱家族》

2近日微博上一张老照片被疯传———张艺谋拍摄电影《红高粱》时的工作照,张艺谋、莫言、文、巩俐现身同一个画面中,网友点评称“继金熊奖、金狮奖,这张照片上又被打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烙印。”话虽略带调侃之意,但毋庸置疑的是莫言早期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已经成了一个传奇。究竟它的背后有哪些元素如此令人着迷?它又何以被众人称作莫言的成名作?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导李怡,为你详细解读他眼中的《红高粱家族》。

看完《红高粱》

几乎整夜没睡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的李怡,今年46岁,是地道的重庆人。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他,在大学时期就读完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昨天下午,当晨报记者问起他印象最深的莫言作品时,李怡不假思索报出了《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家族》。李怡说,当时自己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这两本小说可以说是伴随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再加上后来张艺谋电影《红高粱》的影响,所以自己对《红高粱家族》的印象尤其深刻。

究竟《红高粱家族》中什么地方最打动自己?李怡表示,“刚看完,我就被他的作品中人性的理想所感染。当时的感觉就是,莫言这个作家很有自己文学追求,在他的笔下对人的生命力的那种深刻的追寻是相当有力量的。”李怡至今记得看电影《红高粱》时的情景:走了很远的路,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的。“看完后几乎整夜没睡,莫名的激动。”后来,李怡认识到,是作品中彰显出的积极的生命力精神,让自己格外喜欢。“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当时的思想解放、人性提升都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深入挖掘野性之美

尽力表现中国现实

一如脱胎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的那部电影《红高粱》展现出的野性之美一样,李怡说,把《红高粱家族》放到莫言所有的作品中比较,“它呈现出的对人内在野性精神的深入发掘,也是亮点,也可以说是莫言作品从早期开始就具有的最大的优势。”

李怡表示,“我提到的所有这些精神方面的感受,其实都是源自文本、情节,这些最基本的要素。只是有些人的感受可能更集中于情节,有些是更关注文本。”

李怡说,自己认为莫言通过《红高粱家族》等作品,体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在于,他紧紧地抓住自己生活的地方,以此为中心,深入挖掘,在当下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尽可能地表现了他所能表现的中国现实。

《红高粱家族》

对人性刻画最有力

相比莫言后来的作品,李怡认为,像大家看到的一样,“他后来写的作品涉及领域更丰富,也比《红高粱家族》更细致,而语言艺术方面也有更大提高,但我觉得,后面所有的努力都不能代替他早年的成果。”

说到这里,李怡再次向记者强调,“当时(写《红高粱家族》时)他对人性方面的刻画表现是最有力的。”李怡说,后面的《檀香刑》、《蛙》确实有一些对丑恶现象的表现,“我觉得这是他社会体验加深所致,也证明有他失落之处。”

在李怡看来,诚然,莫言的作品“后面更成熟,但成熟未必更真实。而包括《红高粱家族》在内的,他早期的作品虽然简单,但情绪更集中。”而莫言去年接受采访时也证实了李怡的看法:“现在写的时候瞻前顾后,没有年轻时那么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看电影《红高粱》请扫描该魔扣。

李怡

《红高粱家族》书影。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