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界急救日丨抢救“黄金4分钟”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来源:凤凰健康

9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急救日”,今年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据调查,中国每年有240多万14岁以下的小孩因为意外伤害死亡。在德国,应急救护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在美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实施急救;在新加坡,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而在中国,真正懂急救的人不到0.1%……难道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警醒我们,敲响我们提高急救意识、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警钟吗?在“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凤凰健康邀请了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晁彦公教授,就“黄金4分钟”“急救误区”“学急救的步骤”“急救的未来”这四个大家最关心的急救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明确急救两大误区

——人人都可参与急救,同时要重视家庭急救

Q:您认为人们对急救存在哪些误区?

A:主要是有三方面误区:

第一,大家普遍认为急救是一项比较复杂,专业的救治过程,普通人无法完成专业操作。陌生人突然晕倒倒地,需要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大众普遍认为这必须要求专业性,要严谨的完成操作手法,但其实如果了解上面说的标准流程,普通人群也是可以进行操作的。

第二, 盲目进行心肺复苏

此外,心肺复苏不能盲目进行,在面对陌生人突然倒地,更多人的感受是手足无措,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学会用病因学对昏迷者进行判断,判断其昏迷的原因;这些远比你盲目的进行心肺复苏更重要。如果是呼吸,心脏骤停,可以采取心肺复苏,但像是脑栓塞,脑出血等昏迷,可能心跳呼吸还在,此时我们无需做心肺复苏,最需要的就是在严密看护病人生命体征的基础上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的人员到现场进行判断,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此时如果盲目的做了心肺复苏不但无利反而会带来危害。

所以,晁主任一再强调:“心肺复苏前的初始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先要了解施救对象是由脑卒中、心脏骤停等哪种因素导致的昏迷,再选择正确的操作手法,不是所有的昏迷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的。现在很多传播会误导大家盲目的学习心肺复苏手法,认为只要昏迷就需要立即展开心肺复苏。但其实,是需要经过呼吸,心跳等方面的判断,明确了病因,才能知道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才能更好地对施救者进行救治。”

第三,在公众场所急救固然重要,但家庭急救也是至关重要的。居家老人和小孩的急救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我们生活在老龄化社会中,像行动不适的老人意外摔倒,低血糖、晕厥等意外事件在家庭和社区内发生率也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家庭急救。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