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界急救日丨抢救“黄金4分钟”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来源:凤凰健康

9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急救日”,今年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据调查,中国每年有240多万14岁以下的小孩因为意外伤害死亡。在德国,应急救护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在美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实施急救;在新加坡,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而在中国,真正懂急救的人不到0.1%……难道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警醒我们,敲响我们提高急救意识、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警钟吗?在“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凤凰健康邀请了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晁彦公教授,就“黄金4分钟”“急救误区”“学急救的步骤”“急救的未来”这四个大家最关心的急救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急救的未来发展——

实现远程指导,融入跟多信息化技术

Q:这两年猝死事件频发,不少人认为是由于在公共场所没有放置AED导致的,在美国、日本AED的普及率堪比售货机,但在中国却并不多见,国家没有大量投放AED的原因是什么?

A:谈到政策性的问题,作为普通医生很难解读政策性的东西,但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

AED尽管具备公共的指南和公用要求,但是AED及心肺复苏都是个很专业的事儿,我在国外的同行,包括在意大利及法国,他们的培训教育及应用,已经把AED和现在的急救技能结合起来。他们通过一个眼镜可以实现远程指导。眼镜可以把现场的视频回传到像我国120急救中心一样的当地专业医疗机构,这个视频就会及时被后方的专业人员看到,通过语音的形式对施救人员进行远程的指导,同时,因为AED具备定位、定点及GPS功能,它可以让我们的急救速度在第一时间跟上去。

AED解决的是专业性、可靠性的问题,透过这样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品牌可以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换一个角度来说,AED的使用时区别于我们普通的的徒手心肺复苏,它具备一定的内涵,也就是一定的要求,如果国家要投放AED排除经济因素及人员欠缺的考虑,我们可以从专业的技术去努力。这样也可以让AED的投放更有效率!

晁主任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们的首都机场是配备AED设备的,但我们每次是否可以及时的使用、正确的使用呢?所以,把心肺复苏的宣传做到位,让更多的人去掌握它,同时伴随着我们AED出现在更多场所,逐步的投放和使用。如果可能建立一个专业的群体,譬如120的呼叫中心,能够跟这些设备形成一个自动的互联状态,能够真正意义上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大众对于病人的准确急救,这才能真正的建立有效地急救体系。我们都希望施救对象在初期可以有一个好的施救结果,这也是目前心肺复苏或救治的最主要的一个目的。”

Q:急救未来的发展趋势,远程医疗及急救信息化,您的看法?

A:从联合国发表的信息,全球范围内的统计来看,现在全球专业人员,在一个小时内到达,可及率不超过10%,非常非常的低。

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任何场合的概率都不高,但疾病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为了提高我们的普及率、可及性和可靠性:第一,要让社会大众参与;第二,保证其专业性。如何做到这点?一定不是把我们团队的高精尖人员第一时间就扔到现场去,这完全没有可能。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就是,我们配备一个专业的团队,让社会大众通过专业的救助平台,在专业人士未到达现场前实施一些接近专业性的、可行的救助,这可能是目前效率最高的急救手段。

从目前全球发展趋势来看,远程医疗是符合我国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的。提高判断的效率,给予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的指导,很多的监护仪、电子听诊器,超声的工具,对复杂的病人、现场急救的效率都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我国政府也在卫生领域投入更多,相信中国急救未来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