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世界急救日丨抢救“黄金4分钟”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来源:凤凰健康

9月10日是第17个“世界急救日”,今年主题是“儿童学急救,急救为儿童”。据调查,中国每年有240多万14岁以下的小孩因为意外伤害死亡。在德国,应急救护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在美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实施急救;在新加坡,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而在中国,真正懂急救的人不到0.1%……难道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警醒我们,敲响我们提高急救意识、重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警钟吗?在“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凤凰健康邀请了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晁彦公教授,就“黄金4分钟”“急救误区”“学急救的步骤”“急救的未来”这四个大家最关心的急救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如何学好急救

——初期预判、心肺复苏操作、紧急呼救三点尤为关键

Q:您认为最该掌握急救的年龄群体或是人群是哪些?

A:“全民都应该学习急救。”如果说最应该学习急救的人,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

从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说:容易掌握急救知识,并且掌握后实施的效果会比较好的一类人群,即学龄期的儿童至成人都应该学习。如果是高龄的老人,可能接受就会比较慢,毕竟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了,近期记忆及远期记忆的能力都不佳。但还是希望老人们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和技能,毕竟现在各种意外发生率比较高的群体是老人、小孩。或者说出现意外可以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较弱的也是他们。如果老人可以了解些基础技能,在出现状况时,可以第一时间对自己采取自救是比较好的。

从工作群体的角度来考虑:在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主要负责公共领域安全、服务业的人员是有责任学习急救的。因为他们每天接触到的人群数量、频次比较高,暴露的机会也更多,他们首先学会比较好;其次,就是本来就具备这种特殊职能的人群,像医护工作者是必须的,还包括警察、火警、武装部队、服务工作者等,还有就是老师也需要学习和掌握急救技能,他们可以随时向学生传递急救知识。

培训教育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来看,学校、工作等社会体系当中,包括社区在内的这类最有交往能力的人群,都应该积极投身到学习急救中来,这类人群更有利于掌握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急救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一项工作,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Q:要想学好急救,你认为最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习的步骤如何?

A:急救有不同的急症情况。从现阶段来看,发病率最高的是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其次是心血管疾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晕厥、严重休克、心脏骤停等;第三,是呼吸系统疾病;少数的人会有低血糖、癫痫发作等;还有一类涉及的比较多的是外伤。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威胁病人生命程度来看,从危机程度来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伤排名前三。

如果是急救的初学者,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首先,对需要急救的人进行病情判断。

一个人躺在地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外伤,还是昏迷、休克、昏厥、心脏骤停……大家要学会进行分类。

举一个例子,无论是心脏骤停或是脑瘁中都会神志丧失,都会走着走着就倒在了地上,如果是心脏骤停在前10s的快速判断中,发现病人是昏迷不醒的,无法触及到脉搏、看不到病人的颈部呼吸;如果病人是由于神经性导致昏厥,病人可能是昏迷的,自主呼吸变得不规则或是无自主呼吸,心跳、血压会有变化,可能血压是高的,脉搏波动会比较强烈。一个人因低血糖倒在地上,病人的脉搏、心跳、自主呼吸还在……每个疾病的症状是不用的,因此需要进行初始病因的判断。

心肺复苏的操作

打开气道-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等这样一个标准的过程,需要严格的进行学习和判断。

紧急呼救

在这个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一人在现场,打电话呼救和心肺复苏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是2人及以上在现场,应协同配合,一人电话呼救,另一人心肺复苏,两人交替进行,直到救护车到达现场,至专业人士接手为止。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责任编辑:曹凡殊 PQ02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