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南宋名画和一个江南收藏巨族
《观瀑图》回乡记
只是一个小包裹——被胶带和包装纸缠得很严实,看起来和别的包裹没什么区别。
55岁的庞戎小心地打开了包装,露出一个不大的木盒,“是红木的”。木盒里就是《观瀑图》。
这是唐云艺术馆一幢小楼的二楼,窗口望出去,是微阴天空下的西湖和雷峰塔。当年在杭州南宋画院里任待诏的马远,画出的那些深远之景也是有西湖的影子吧。
马家祖籍山西,靖康之变时迁到了杭州。马远没有见过北方的山水,画里自然都是南宋杭州精致的味道——慢慢的,这种精致也成了江南的味道。
马远应该没有想到,这幅画会四处漂泊,直到近八个世纪之后,才能回到它的故乡——杭州。
庞氏
画卷慢慢展开。
画的最左边是庞戎父亲庞美南题的鉴识词。庞戎的祖父和父亲都爱画和藏画,父亲是江南一代的鉴画专家。庞戎说家族中很多人都这样。
最有名的自然是民国时期的名藏家庞元济。“江南这边书画鉴定的规则,都可以说从他而来。”
庞戎家里藏着一封庞元济的信,信上说,抗战时,光“清朝四王”的藏画就被日本人抢走了154张。
庞氏也是南宋初年从北方迁来。先杭州,后乌镇,后同里,再分散在江南的各个角落。清末到民国期间,庞氏成了江南望族。“电影《风月》就是以庞氏在苏州的一支做原型,拍摄地就在苏州的庞家院子里。”
庞戎也画画,是“清朝四王”的风格。后来,庞戎说,现代的画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太急躁了。他还是喜欢看传统的画,“回到家,躺下,看床头挂的古画,慢慢就看出更多的东西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桂斌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