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悲歌
2009年12月07日 10:45 互联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当代艺术标志性人物的作品命运又是如何呢?

我的切身经历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6月,北京著名收藏家高捷先生问我,“张晓刚的一幅‘大家庭系列’,宽3米,高近2米,是张晓刚的典型风格,你觉得值多少钱?”我的回答是:“假如是在2007年的春拍,地点在美国纽约,那么我相信它至少可以拍到1000万;而同期在北京,它起码可以拍到700万。而在今天——”我呵呵笑,没有回答。

高捷揭开了答案:“这张画是我朋友收藏的,他现在开价是300万,如果孙兄想要的话,我估计价格还能够更低!”

就是这位高捷先生,曾经以70多万购买了一幅曾梵志的“面具”作品,本想着自己长期收藏着玩。不料被某艺术经纪人相中,反复来商洽。为了吓阻人,高捷随口开价500万,岂料真的成交了。照现在的行情看,高捷是最理智的卖家!

台湾的艺评人刘太乃先生说得比我更狠:“曾经1000万人民币的拍品,跌至100万人民币,只剩下十分之一,依然没有人敢进场承接!”(引自刘太乃:《市场复苏还得等三年……》发表时间2009年8月)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举例说,2009年6月25日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拍”上张晓刚的作品以43万英镑成交的事实。我注意到了这个资讯,而且我也看到了亚洲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流拍。我的看法是,在这个时刻购买张晓刚的作品,藏家的背景不会很简单,或许是出于“屁股决定大脑”的立场。当然,此个案也无法扭转中国当代艺术在整个市场上的黑色命运。

中国当代艺术的崩盘,罪魁祸首是美国引发的金融风暴。这个结论显然是可笑的,因为在金融风暴爆发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明显暴露出它的市场颓势。

艺术市场的好坏,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参与的人数和客户的质量。在短短的几年之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行情像过山车一样忽然辉煌、然后急速滑落冰点的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我的观点是,它如同甲型H1N1流感一样,流感病毒不是致命的,而致命的是流感综合病症。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阳杰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