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悲歌
2009年12月07日 10:45 互联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代艺术都毫无意义,甚至有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但是,更加海量的像垃圾一样的所谓当代作品淹没了它们的光芒,给人造成负面的印象已经吞噬了优秀作品所取得的成绩。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承认,“当代艺术有点无聊”。以崭新绘画语言而崭露头角的画家刘小东教授也说,“当代这个词令我作呕!”而徐冰和刘小东,也都属于中国当代艺术家。

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是虎视眈眈、摇尾乞怜地希望市场的垂爱;一方面是鲁莽而遭人唾弃的表现,成为今天的现实。

中国当代艺术一度红火与今天衰落的现实,其中也反映了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只有拥有更多观众尊重和喜爱的作品,才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问题,第一是“胎里毛病”。

当代艺术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当中国当代艺术已具规模时,我国的艺术理论家们显得手足无措。有些人试图有所作为,遗憾的是依旧学着洋腔洋调,很少能够给热爱艺术的人们以实际的指导。更多的所谓评论家,不向媒体或出版社要稿费,反尔向画家索要,这自然就沦为了画家的“御笔”。

中国没有构建起自己的理论,说话自然就没有了底气。

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没有“话语权”,自然也就丧失了“话语权”中最核心的力量“定价权”。

在国内市场上,一些人也是在看着外国的风向标,甘心做个跟屁虫。

记得在2002年以后,每到三月的某个夜晚,当代艺术画家们和国内的艺术品经纪人几乎无法入眠。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和他们一起在等待纽约拍卖会的结果。那些被西方人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每次被推高价位,都会赢得我们阵阵欢呼——身在拍卖现场的人会打来越洋电话,把成交的消息告诉我们。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阳杰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
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