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两年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今年5月的英国大选备受各界期待,经历金融海啸的巨大创伤,英国各界都期待一个强有力的新政府能引领国家走出阴霾、重建经济。根据英国传统,政党政治与文化艺术创作一直保持“一臂间隔”的距离,即政府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赞助、公共拨款等不得干涉艺术创作;而文化艺术也极少成为政党竞选的重点。在今年的大选前,各党派的竞选宣言中就鲜有提及文化艺术,保守党宣言的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分更只有短短300多字。然而,一向依靠公共拨款和基金会赞助的美术馆、博物馆、工作室等非盈利文化机构受到今年经济状况的牵连,在各地区议会的经费缩减浪潮中遭受重创,因此,大选结果及新政府在公共文化艺术方面的政策让一向与政界保持距离的文化艺术行业陷入了紧张的期待。5月7日,大选抛出戏剧性的结果——三个政党均没有取得超过半数的326个议会席位,形成了自 1974年以来第一个无多数议会(Hung Parliament)。5月12日,保守党党魁卡梅伦宣布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打破了工党连续13年的执政。选举中,保守党承诺搁置加税计划,并从政府行政、公共事业等方面节省开支、缩减预算以减少财政赤字。不加税承诺无疑成为赢得中上阶层的选票的有力筹码,然而,缩减预算的决定也印证了公共文化艺术业界的忧虑,让本来就不明朗的行业前景更现出一片愁云惨雾的气象。
选举前,业内人士的忧虑主要集中在三点:1、现行的公共博物馆门票免费政策是由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于2001年提出并执行的。在免费政策实施后的前五年中,英国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增加了83%,这一政策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博物馆带来更多进门客,更大大降低了社会底层低收入人士、少数族裔等人群享受公共文化生活的门槛,促进了工党的社会包容方针(Social Inclusion)的实现,甚至被认为是英国政府文化政策的基石。2007年,泰特美术馆馆长Nicolas Serota、大英博物馆馆长Neil MacGregor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Charles Saumarez Smith就曾联名写信至《卫报》,称赞博物馆免费政策是工党政府“最为重要的成就”,并呼吁保守党尊重和保存这一原则。尽管在今年的大选前,保守党也在媒体采访等场合承诺保护文化遗产事业和公共博物馆的免费措施,但这一承诺能否得到兑现仍是悬念。一旦公共博物馆恢复收费,影响显然不仅在于游客数量和机构收益。2、20世纪80年代的老保守党曾经反对公共资金流向艺术,政党的形象也靠近上层阶级、排斥移民,被认为是“富人的政党”,这样的政党领导下的文化艺术事业被认为会更倾向于所谓“白人主流文化”、“高雅文化”(Posh Art),而先锋前卫艺术、小众文化、独立机构等则难免遭遇冷落,极不利于多样性发展,甚至影响工党苦心经营的包容性社会文化。3、随着2012伦敦奥运的临近,政府对艺术、体育、文化事业的预算会优先考虑奥运相关事项,这让本来就激烈如战场的文化艺术经费竞争更趋白热化。遭到经费缩减的机构则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生存之道——或者说,这已经是英国整个非盈利文化艺术行业都不得不面对的境遇。根据大选前一个月英国艺术基金会(Art Fund)的调查显示,全英276家受访博物馆中有60%的机构都认为应对大选后不可避免的经费缩减是机构目前最大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