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抽离与人文的失落
2010年09月06日 18:31 雅昌艺术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3.批判性

按理,批判性涵括在“公共性”中,之所以在此加以复述,实际上意在突出强调艺术创作本身的历史性。而之所以以“批判”界定和命名,一方面是强调历史承袭性,另一方面则是厘清在承袭的过程中所肯定的、尤其是所否定的因素。

强调历史的承袭性,不仅是为了防止历史的断裂,同时还在于防止自身的分裂。历史的脉络本身作为艺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决定着艺术创作走向的可能性,因此,笔者在此所谓的历史实际上所指的是艺术创作中所潜在的人文性的更替过程,而并非外在的关怀对象的变迁。因为只有在连续的承袭过程中,艺术及艺术家的人文品质才能得到不断的积淀。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是观照对象发生变化,艺术创作内在的人文品格和生命意识并未得到消解和分化,其依然沿着它既有的脉路在延续。

作为批判性本身,实则既有肯定的部分,也有否定的部分。基于批判层面的肯定实质上就是探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价值互应和意义勾连。那么,在承袭与积淀的过程当中,我们同样还需摒弃与拒斥一些质素,而这些质素之所以被否定,或是因为其客观地有违于社会正当性和合法性,或是因为在主体的眼里,它不尽完善或是其应更趋完善。从另外一个角度,事实上否定本身也同样体现了主体的一种人文态度,因为,它至少是从基于人文积淀之上的主体的角度切入这个批判的。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旦失却了批判性就意味着失去了立场,根本上讲,也就是失却了自身,失却了主体意识。作为批判“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谁在批判与批判本身及其批判的结果同样重要,失却了批判性也意味着无法进入历史,更无法进入现实。某种程度上,批判性决定着创作的导向、角度和契机,失却了批判。

<<上一页 1 2 ... 6 7 8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鲁明军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