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森作品
徐龙森的巨幅山水好似摩崖碑刻——气度恢宏但又惨淡经营、如履薄冰。而他近期这批小幅山水画却不再是表面上的尺幅的“大”,而是在方寸之间推演“大衍运行”。这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大”,这种“大”具有极度的复杂性,不是表面的气度恢宏,而是在内里的穷极变化。与画大画时的如履薄冰相比,在绘制这批小画时,我相信龙森是极其快意的。这并不是说他放弃了经营,而是在有了巨幅山水的创作经验后,绘制这些小画更能够体验到放松后的画意盎然。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开篇说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而在中国画史上,“穷神变、测幽微”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徐龙森的这批画让我看到在今天还有人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如果说他的大画是“经营”,那么小画则是一种“推演”。其实,中国画如果有其“实验精神”,就是“推演”。古人说:“善画者一笔一墨若排兵布阵。”真正的兵法大家都是鬼神莫测。
在龙森的大画里,你看不到丘壑,因为山已然被转化成一座座纪念碑;而小画中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丘壑——他不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因为奇峰并不在现实之中,正如“师造化”并不是拘泥于一山一水,而是追摹造化之幽微玄秘,而法自然是取法自然的运作方式,是在方寸之间重新演化出一方天地。作为一个画家,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捕捉到造化运行的轨迹,在这个阶段的某些时刻,龙森显然捕捉到了这个轨迹。他的绘画已不再是任何的再现、表现,而是造化的迹、象。
徐龙森的大画是破格、破局之作,通过大画,他“自废武功”,放弃了原先作画时娴熟的清人笔墨。大画使他突破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格局,创作出一种完全陌异的气象。而他的小画则是“立”,是“破”后的“立”,因此这批小画中有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创格之作”。他创造的“格”不在已往任何已有的格法之内,他无所顾忌,无拘无束,因此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是绣花似的繁复,而是由无所限制生发出的“复杂”——自然最复杂,造化无定法。不同于大画,龙森的这批小画似乎与传统更接近。但他在向传统致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挑战传统。我不想用“血战古人”这种夸饰之辞,但作为观者,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画面里感受到他与无数古人的交流,并且又不断地转换、超越过往的格法。因此在整个《天演》系列的作画过程之中,我相信他是极度快意的。对画家来说,这种快意是最真实也是最宝贵的。
龙森的山水放在国际语境里,是带有哲学性的和政治性的——我这里说的不只龙森的山水画,而是我们这些朋友所憧憬的“山水”。我去年的一篇文章开头就是:“当代山水画之弊,非徒绘事之衰微,尤在山水之沦丧,山水经验之不彰也”。这里说的是“作为经验的山水”或者说“作为世界观的山水”。山水提供给我们的决不只是图像和视觉,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它极其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精深,而且因为它已经快丧失殆尽。在今天,很少有艺术家能够有勇气在这条道路上坚定、艰苦地走下去。当下的视觉文化被某种自然观、某种意识形态所引导和宰制,例如《国家地理》杂志、《Discovery》等栏目都是在推广这种意识形态,都在训导人类怎么去看世界,怎么去看自然,怎么去理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草一木,甚至怎么去理解历史。从非洲的大草原,到遥远的星系,似乎一切都可以被捕捉,被转化成图像呈现在外面面前。“世界图像时代”许诺世界可以被把握为图像和景观,我们似乎都在用这种方式来理解世界,哪怕是那些环保主义者们。山水对世界的理解与这种方式截然不同。它是什么?需要艺术家和思想者的共同探索,因为山水画不仅仅是绘画、美学问题,它还是哲学、世界观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
25年前,我和龙森共同的朋友李小山断言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而这几年我们谈的更多的,则是它还有太多的可能性,龙森用他的山水实践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徐龙森在最近这五年的山水创作,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希望:在今天,被误置为“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还在实验、发展,它有着巨大的思想潜能和创造力。我以为,中国山水至少在两条路上是能够继续深入的:第一条道路是由山水而达天地洪荒。把山水当成“天地”来画,不再是画具体的一山一水,而是画造化。这样山水最后晋入的就是天地洪荒,它不是可游可居的山水,不是仁者、智者所乐的山水,不是“穿山含笑、夏山如眠”的山水,不是你所熟知的山水,而是蕴含着天地刑杀与创生之道,包含了创世纪的元气。这条道路,我们能够在五代、北宋的某些山水画中有所感触。另外一条道路,是将山水引向山河岁月。天地洪荒是无历史的和超越历史的,而山河岁月则是在历史的变迁之中的。当我们把历史引入山水,那时山水就是在沧桑岁月中演化迁变的家国山河。就前者而言,画者欲彰显不可言诠之象,焕发难以名状之境,于风云际会中领悟神变幽微;于无迹可寻中成就气象万千;于万千气象中追索大衍运行;就后者而论,画者于人事之琐碎中体味百感交集,于世事之无常中披露万不得已,于常情常理中别开生面。
如果说龙森的大画使他不再局限于传统山水的语言体系,那么在《天演》系列中,他又更进一步,他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造化,什么是“师造化”。从“画师造化”到“画夺造化”,这是他《天演》系列最大的意义。当然对于龙森的山水我还有更高的期待:目前他的作品还只是创格,还不是创局、开局。如果有一天,他的作品中真正出现了开局之作,我相信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当代艺术”,会再一次回到创世纪的源头。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高士明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