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现场中的自觉性——南京当代艺术考察手记
2010年10月08日 15:10 近日艺术 】 【打印共有评论0

资料图片

一、在田野之中的徘徊

南京当代艺术生态最早应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植根于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整体环境之中。在85美术新潮时期,南京的“红色旅”以及江苏青年艺术周大型现代艺术展在全国已是声名鹊起。特别是“红色旅”成为了85时期的重要艺术团体。该团体在1986年6月成立,成员包括丁方、杨志麟、沈勤、管策、徐累、柴小刚、曹小东、徐维德、徐一晖、赵勤。在这期间举办了两次展览,1987年5月的红色旅第一驿展览和1988年10月的红色旅第二驿展览。但遗憾的是,红色旅如同当时其它的艺术团体一样,流星一般划过,艺术家分道扬镳,各奔东西,红色旅宣告结束。“红色之火,终未燎原”。与之相同的是,江苏青年艺术周大型现代艺术展,在展览初期几乎占据了国内唯有的几家前卫媒体的重要版面。可以说是它成为南京从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南京现代艺术展览。一位评论者为这个展览所撰写的文章标题这样形容----“冲撞之余”。如果说这次展览是一种碰撞,不如说起它是当代艺术在南京的萌芽,在田野之中植根,余下的便是在时间漂移中的成长。这期间,《江苏画刊》从1985年起成为国内重要的前卫艺术媒体,其后它就始终伴随南京当代艺术的发展。本地的批评家陈孝信、顾承峰、李小山、靳卫红等也相继投入南京当代艺术活动的策划与推动之中。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结束,标示着一个理想主义盛行的80年代美术运动的远去,所有的荣誉和喧闹,在历史中尘埃落定。1991年,艺术家管策和金峰组成了一个小型团体,并坚持每两年做一次展览。虽然这种不懈和努力在当时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个人的力量终归是微薄的,远离政治运动、社会流变、经济中心的南京在此时则显示了其地域的局限性,这种偏安于个体价值和异质空间的艺术不得不走向文化紧迫性的背后。但,值得欣慰的是,1993年左右,由艺术家黄峻、管策、王成、洪磊、以及后来加入的毛焰等人组成了“新材料”这个团体,并在后来编撰了一本“不明印刷物”(黄峻语)《艺术与神话》。这也是南京当代艺术活动中留下的最早的一本文献,艺术家也第一次将其投递给全国各地的批评家、艺术家。“新材料”这个概念,正是南京当代艺术的一次区域性反驳,它并不站在社会以及政治话语的前沿,而是回到艺术语言形式的拓展之中,对综合材料的运用强化了艺术形式的可拓展空间,或者说它至少为前卫艺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遗憾的是,作为南京最早的一个具有明确创作倾向以及观念主张的“新材料”依旧难以逃脱和红色旅一样的命运,在举办了几次展览之后,艺术家也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选择离开。

在田野之中的南京当代艺术并不孤独,也不平静。整个90年代,南京当代艺术经历了一个沉淀期,它将许多流行的话语转变不断的内化,各自朝着自己内心或者期冀的方向走去。艺术家怀揣着理想与焦虑不断的离开这座城市,也不断的涌现出新的面孔。90年代中后期,一些颇有特色的主题性展览陆续刺激着这看似平静的局面,行为、装置、影像各种不同的媒介开始频繁出现,。例如从事行为创作的顾小平、王强,从事装置艺术的管策、金峰、吴剪,从事影像创作的曹凯,从事实验话剧的赵勤、余小雨、徐弘等。2000年顾振清策划的“人与动物”唯美与暧昧展览更是掀起了南京实验艺术的高潮,在其后的几年中,南京实验艺术进入了创作的高发期。同年,上海双年展和其外围展的举办使得南京这座距离上海较近的城市获得了极大的鼓励,艺术家欣慰的看到,当代艺术的“合法性”时代来临。但吊诡是,艾未未策划的“不合作方式”却成为对这一“合法性”的反讽。南京当代艺术也并未像上海双年展那样获得所谓的“合法性”,它依旧是一股潜流。从2000年左右的文献中,仍未发现南京当代艺术展览的主办方中出现官方机构的字眼,虽然作为官方艺术重地的江苏省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中零星的会冒出一些当代艺术作品或展览。但这终归仅仅是租借场地而已。

2002年的新春过后不久,在艺术家吴剪等人的努力之下,南京出现了第一个当代艺术区“联手创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民主意识、自由思想的启蒙结果,也是艺术家对身份及社群制度的确立。但,这对于南京来说已是晚来的春天。在南京当代艺术远离官方话语的前提之下,圈子文化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特殊机制,它是一种并不牢固的群体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庙堂”之外,居无定所、无根文化的游牧性质在“江湖”之中得到了短暂的告慰。同时,与“联手创库”艺术区一起的圣划艺术中心相继举办了一些艺术展览,2003年圣划艺术中心负责人沈其斌与策展人顾振清等人共同策划的的“欢乐颂”当代艺术展和“木马计”当代艺术展。之后,由批评家顾承峰及批评家靳卫红等人组织的国际艺术家工作室活动节邀请了两位国外艺术家进驻艺术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可以说,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京当代艺术的又一次高潮。但这种活跃,并没有挽救艺术区的消失,不久后“联手创库”艺术区便因城市规划而被拆迁,消失于南京的艺术版图之中,圣划艺术中心也在2007年迁入南京江心洲。

2004年的当代艺术市场迅速崛起,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南京也很快加入了这场热潮之中。这一年,南京原有的几家拍卖公司纷纷增设了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旧的刚刚转型,新的就接踵而至,在2004年到2005年期间,南京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家拍卖公司。其中较为专业的有嘉恒拍卖、爱涛拍卖、十竹斋拍卖等。。。。随着楼市价格的攀升,股票市场的走高,商业资本也频频注入南京当代艺术生态。市场给给予当代艺术新的活力,艺术不再局限于小圈子之中,它成为市场链条中的一员,即刺激市场经济也刺激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生态繁荣。批评家李小山在2005年组建了四方当代美术馆,策划了一系列的当代艺术展,例如“超越的维度-中国新绘画”“飞地”“金蝉脱壳-从传统语言到革命语言的拯救”等展览。而在南京草场门艺术区,恒当代艺术中心、艺事后素美术馆、南视觉美术馆都相继举办了 “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身体”当代艺术展等。南视觉美术馆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以及其后的2008年的首届“南京艺术三年展”更是使得南京当代艺术展览出现井喷期。三年展不仅仅是一种前卫文化的展览机制,它也是一个地区当代艺术实力的显现。它是校检一座城市的政治开放性,经济发达程度,文化认同程度的方式。当代艺术展览对于南京来言,它既承担了艺术家自身的表达,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为一座城市打开一扇窗,一条走向多元与开放的自由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崔灿灿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