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的参展者都是三十年中国纪实摄影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会过份。不过我今天不是来念表扬稿的,而是响应鲍昆的号召,谈谈纪实摄影的问题。
纪实摄影的特点是以黑白片为正宗,以抓拍为标准,推崇一次成像,排斥后期制作。这种经典纪实摄影是同铅印书刊报纸联系在一起的,它是铅字印刷时代的产物。在数字时代,国内外经典纪实摄影有两大局限:
一是摒弃了彩色信息,使纪实摄影作品的真实性打折。色彩在某些对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排斥色彩不仅会失去相关的信息,进而会失去大众。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上万幅图片,除了历史照片,几乎都是彩色片。像我这样一个摄影界的票友都是如此,圈外人可想而知。纪实摄影家放弃彩色摄影,削弱了专业摄影对大众摄影的引导功能。其结果,黑白纪实摄影正在转化为自我消费的圈子行为。
二是把抓拍绝对化,使摄影的真实性变得单一。相机同人眼一样,成像并非物象的真实再现,更不要说宗教信徒眼中的真实和现象学讨论的真实。在现象学家看来,真实的物象是排除了对象的偶然因素和观察者局限的本质特征。在宗教思想中,物像是虚无的,也就是所谓的“色空”。色指万事万物,空指虚无。老一代摄影家对胶卷拍出来的图片不用剪裁而得意,同以往胶卷价格昂贵而不得不看重取景效果有关。数码相机及其连拍功能正在淡化摄影家的这种拍摄经验。
我认为纪实摄影的前景,至少有六个值得发掘的方面:
一是彩色纪实摄影。黑白片如同平面的七巧板,相对简单,它显示的是一种低端的真实,可以由摄影界的色盲去拍。彩色片需要考虑各种色彩因素,它如同立体的魔方比较复杂,所以至今难看到优秀的彩色纪实摄影作品。
二是主观纪实摄影。最近我在为加籍华人雕塑家黄雅莉的摄影作品撰写评论。她回国拍了很多街景,再用电脑制图软件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比如把环境做成黑白效果而保留视觉中心的色彩。这似乎过于主观,但眼睛看物时,下意识地具有选择功能,也就是只会盯住兴趣中心而忽视周边的信息,同照相机的景深原理类似。黄雅莉拍的照片,我称为“主观纪实摄影”。
三是被动纪实摄影。纪实摄影都是摄影家主动在选择拍摄对象,能不能被动地拍摄?比如国人爱围观,摄影家要是做一个笼子放在闹市,再把自己装进笼子呆上一年,让人围观并拍摄围观者,肯定会拍出种种有趣的照片。
四是纪实摄像与平面的纪实照片并置,形成动静互补的视觉样式。
五是纪实摄影装置。
六是全息纪实摄影与行为艺术结合。
上述纪实摄影形态,当代艺术家正在和将会尝试,他们大都是摄影界之外的人物。视觉变革往往会由边缘人和圈外人推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彭德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