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曝光: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展的野心,从标题中便可见一斑,意在梳理央美摄影专业自始设起十年来的教育与创作实践。三个学术展览中,邀请了国内影像领域的艺术家(“没有记忆的时代:中国当代影像艺术邀请展”),集中了近年来出自本学院学生之手的优秀作品(“我变故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新人展”),同时还有“摄影教学十年历程文献展”来为整个结构作支持。整个项目被中规中矩地支撑起来,呈现出一种相当学院的作派,既表现了不局限于本院系的开放性,又兼顾了学生创作展示。来自海外的学院派、独立策展人姜节泓(伯明翰设计学院)的受邀,也是这种对开放性的追求的体现。
诚然,姜节泓也并非央美的“新面孔”,作为客座教授的他对美院体系已有相当的了解;此外,央美摄影专业在设立之初也曾得到过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这样的海外学术及实践支持。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下,这一项目意图中的“回顾”,除了可作为中国十年来观念摄影的大群展来看,摄影这门从技术上为艺术表达传统模式开辟诸多新路的学科,在央美传统艺术门类的教育氛围内获得了怎样的发展,也确是个吸引人的课题。
从策展层面上看,艺术家是否适合策划语境比其名气显得更加重要,展出作品的择取(大多是近两年所作)也可以看出在力求面面俱到,不仅是拍摄对象与主题上避免重复,制作工艺、创作手法都努力讲求一种多样化。除了一般概念中的观念摄影,数码摄影也被严肃对待,动画(如邱黯雄、缪晓春的作品)、影像装置这样超出传统摄影讨论范畴的创作方式都占有一席之地,蒋志《一张烟花的照片》甚至以绘画形式另人眼前一亮,在这样一个大型展览的情境下,这种偶发的“错位”对于艺术媒介、艺术教育课题的反思也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尽管如此,矶崎新设计的央美美术馆高大现代的内部建筑空间有时还是显得比展览本身更夺人眼球;姜节泓编撰的一册展览同名图书,则做了比展览更直观的梳理工作。姜节泓于书中提及的“个案”一说也就显得尤为有趣,在于:将央美摄影作为个案来研究,以一家重要美术院校的十年教育实践经验为探讨的切入点,这当是个反思的起点,而非总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王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