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郑慧华与艺术家合影。
2011《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公布参展艺术家:王虹凯、苏育贤
展览名称:《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台湾社会声音图景》
媒体预展:2011年6月1日至3日
展览日期:2011年6月4日至11月27日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欧尼宫邸(PalazzodellePrigioni)
策展人:郑慧华AmyCHENG
参展艺术家:王虹凯Hong-KaiWANG、苏育贤Yu-HsienSU
北美馆举办《2011年第五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艺术家公布记者会,由北美馆馆长吴光庭正式对外宣布,台湾馆将邀请两位艺术家王虹凯及苏育贤参与展出,艺术家于会中与媒体会面,并分享其作品概念及工作进度。本届担纲策展人郑慧华亦特别介绍,届时展场中将设置一座声音数据库/酒吧,说明此计划之执行设计团队与构想内容。今年台湾馆将策划一个关于「声音」的展览,以「声音」为主题及内容载体,铺陈台湾的「社会声音图景」(socialsoundscape)。
本届台湾馆展名为《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台湾社会声音图景》,是一项关于「声音」、铺陈台湾的「社会声音图景」(socialsoundscape)的展览。「声音」是主题核心,载负多重意义,它同时作为内容与形式,也作为当代社会中政治行动场域的隐喻。这个展览探讨社会中的不同「个体」或「一群人」以什么方式宣称其存在,或如何存在。通过「声音」的政治动能和它代表的「差异」,展开探讨社群意识、社会运动的发生和文化形式的构成。一方面,勾勒社会声音与时代的关系,一方面探索声音如何被听见,和它具有的政治社会性为何。
王虹凯作品《咱的做工进行曲》(MusicWhileWeWork),以「声音」为主要创作内容与概念,她认为:「聆听是政治的」(Listeningispolitical)。她较早的创作是针对环境的聆听,近年转化为「聆听的组织」(organizationoflistening)-对寻常感知经验有意识的观察、处理、使用和探讨。《咱的做工进行曲》计划中,她超越只是主观纪录、采集声音的音景制作,以集体参与「录音」的方式探索台湾的历史与社会空间。王虹凯回到家乡云林虎尾,与当地已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制糖厂合作,邀请退休员工和他们的家属回到工厂,以举行声音工作坊循序引导,将麦克风交由退休员工及其家属,主动录制他们昔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声音。
苏育贤作品《那些没什么的声音》(SoundsofNothing),是针对平凡的市井小民所作的计划。他深入社会底层,重新关注那些过着各自不同却又平凡生活的人们,他们包括拾荒者、外籍船工、流浪汉等。苏育贤邀请他们透过组成乐团、制作「音乐」,以专辑、文件等类似独立乐团的生产方式,为这些社会个体或群体发行他们的素人专辑,并作为他们发声的管道。这些「乐团」是社会中的「差异的声音」的隐喻,他们未经训练的音乐强调出个体的存在,苏育贤说,这是「让他们去说去唱出在我们身边却又遥远陌生的声音。」
展览场将设置规画的「声音数据库/酒吧」,以影音档案勾勒台湾在地的历史转近与社会背景。观众在这得以轻松休憩的公共空间里以阅听方式进入台湾社会脉络。文化论述者张铁志、罗悦全(JephLO)和建筑师刘国沧共同组织与设计这个声音数据库/酒吧。它铺陈台湾解严至今(1987~)的社运声音与声音创作,其中网罗十数组对台湾社会产生改变推动力的「声音事件与纪录」。此外,展览开幕期间有台湾声音艺术家暨表演艺术家王福瑞、林其蔚及DJ@llen的现场演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