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海南黄花梨锦地龙纹圈椅(海岩收藏伍炳亮作品)
邓雪松:对于仿古家具的市场发展前景我持乐观的态度,但是对于传统家具艺术是否能在当代继承与真正的发展,我却持怀疑和较为悲观的观点。因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宫廷家具的创作设计主体都已不复存在了,例如明式家具正是因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在造型结体上予以规划设计,斟酌修改,某种程度上来说,明式家具正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精神意趣的外延和器物化,才使得明式家具达到如此辉煌的成就。而当今社会,仿古家具行业整体文化素质和设计能力相对较低,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人才和文化艺术界的精英阶层并没有参与到设计制作中来,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学科,仿古家具行业众多厂家仅仅倚靠前代典籍来拷贝复制,刻鹄类鹜者犹不多见,画虎成犬则泛滥于市。目前市场虽然繁荣兴盛,但是艺术水平的提高却并不显著,那么您作为当代文人圈内研究玩赏黄花梨家具的典型代表,您怎么看待中国当代仿古家具的发展前景?
海岩:在中国几千年官本位制的封建历史中,并不明显存在一个独立于官场之外的文化阶层,所以艺术形式和社会时尚大多是自上而下,首先由皇室贵族和士族阶层倡导示范,然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推广至民间,具有一种典型的“精英文化”示范效应,这种体制本身保证了文化的高雅与纯洁。而在当代却相反,社会时尚主要由青年群体和大众知识阶层发刃推导,然后逐步衍生为社会风气,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推动社会风气的群体在更加年轻化,因此出现了些低俗文化抬头,价值标准与是非观念混杂不清的现象。
就传统家具行业而言,是否能够在继承的同时再进一步,在艺术上发展,这个问题估计不是行业或产业可以解决的,行业只能解决技术与质量的问题,文化和艺术的问题是另外一个范畴,需要政府真正从文化的角度重视,也需要高等教育体系的参与。现在往往说文化要产业化,事实上文化一变成产业,往往就没有文化了。
传统仿古家具行业都面临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如何继承与弘扬的问题。目前的中国还只是一个文化弱势的国家,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大高于文化的发展,比如,现在我国每年引进国外的图书是1万多种,输出只有80多种;电影大片每年引进40多部,输出几乎为零。一个民族前进的步伐无论怎样加快,其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都必然有迹可寻。一个民族无论今天多么朝气蓬勃,她都应当骄傲于自己辉煌的历史。历史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尊重历史就是对未来负责。当世界进入全球化之后,西方文化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传播平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侵略态势,而中华文化则暂时处于较弱的一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共融不可避免。在融合中如何免遭全盘西化的并吞,真正做到“合而不同”,首先需要唤起大众对中华文明自身的了解与喜爱。对于我们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并且今天仍然令全世界倾倒的文化遗产,国人不应反倒妄加雌黄,轻率否定。让中国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继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支撑子孙万代永不衰竭的凝聚力,是所有知识分子都应当赞许的主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邓雪松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