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上了60年的基础课
2010年02月25日 11:43 搜狐艺术 】 【打印共有评论0

上世纪40年代,徐悲鸿用自己的画从法国换回第一个大卫石膏像。从此,大卫成为中国艺术教育中从未缺席的人物。60年来,素描使无数学习者从粗糙的学徒变为精致的人。在素描中,艺术家的性格与分寸感也显露无遗。

素描始于文艺复兴,本是西方艺术的描绘方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都是先画素描,再成正稿。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80多岁还坚持画素描。

这个好传统也是中国从西方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技法之一。上世纪40年代,徐悲鸿用自己的画从法国换回第一个大卫石膏像,从此,大卫成为中国艺术教育中从未缺席的人物。

2009年12月底,中央美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展览开幕那天,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和很多白发老先生都来了,76岁的靳尚谊将展出的1500多幅素描看了个遍,很多记忆也在他脑海中重新浮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 6 7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徐晔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