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博物馆不能“见物不见人”
2010年11月11日 19:47 中国艺术品 】 【打印共有评论0

藏品是博物馆运营的重要基础,但不能“见物不见人”、“管物不管人”,而应该让博物馆从一个侧重收藏、展示、研究的场所,发展为凸显文脉、血脉、地脉的社会文化传播集散地。

博物馆不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这一特性,决定其作用也不仅仅表现在文物收藏、文物研究和文物陈列,还表现在以其独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方式,为社会和文化发展服务。

加强服务,意味着博物馆管理要多倡导人文关怀。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节奏加快、心理压力日增、人际关系趋远,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大有可为,力争让观赏者敬畏历史,重视文脉,放松心态。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由重“物”转变为人、物并重,以人为本。藏品是博物馆运营的重要基础,但不能“见物不见人”、“管物不管人”,而应该让博物馆从一个侧重收藏、展示、研究的场所,发展为凸显文脉、血脉、地脉的社会文化传播集散地。

据调查,英国博物馆、美术馆中研究人员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的40%下降到90年代的12%,这种降低并不是意味着研究人员数量的减少,而是增加了非研究领域人员,注重从社会需求出发,来完善博物馆的功能。这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博物馆在现代化管理的推进中,不仅要让观众深入了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懂得回家,熟悉回家的路”,而且尽可能使他们在遨游历史、观赏文物、赏心悦目的过程中休闲身心、放松心态,把博物馆作为“恢复宁静”的港湾。

博物馆管理关注人文关怀,就要从单纯的回放足迹变成时间上的双重指向:既回顾过去,更指向未来。博物馆应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积极参与社会的变迁,充满活力地参与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馆藏文物近百万件的上海博物馆,在公益性服务上做了不少的探索和尝试。比如,由教育部门策划的博物馆探险、手工体验、社会调研、亲子活动、未来考古等系列活动,就力图把博物馆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之中。此外,软陶制“玉”、趣味墨拓、唐三彩修复、扎染、模拟铸钱币、铜镜制作、感受中国画与解读古文字等常设暑期活动,则成为博物馆走向青少年的重头戏。

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构筑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性。博物馆也正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滋润着城市文化,养育着城市风骨,弘扬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人类文明。

(本文摘编自作者11月8日在国际博协第二十二届大会上的主旨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