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八十年写生史 陈丹青称应重视写生
2010年12月07日 14:57 新京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将在回顾展中展出的徐悲鸿在国外的写生临摹作品

今日,两个以反思、回顾为出发点的展览《回到写生》和《面对原典》将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油画院开幕。策展人陈丹青称,此次展览关注的就是绘画最基本的话题:写生与临摹,这两者是油画创作中的基本功。通过这两个回顾展,让观众们得以了解自徐悲鸿等第一代画家开始至今的八十年来,我们的写生与临摹究竟到了哪一步,而陈丹青也希望用这两个展览提出一个问题:写生这一重要实践已经被艺术界轻视了。

三代画家写生、临摹集中展示

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现代第一代画家纷纷前往欧洲美术馆临摹原典(国外经典作品);50多年前,留学苏联的画家也在圣彼得堡临摹原典。80年来,写生与临摹这两个油画的基本功究竟呈现了怎样的面目?由陈丹青、杨飞云策展的《回到写生》和《面对原典》即用三代人的作品展现80年来中国画家在写生与临摹领域的实践。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展画家包括上世纪留欧、留苏两代前辈的作品、中国油画院组织的几次艺术家国外临摹活动作品以及当代油画家的写生作品。陈丹青介绍,此次《回到写生》展作品的选择标准只有一个:临场的写生,而回避“创作”,回避风格化倾向。

届时,观众将看到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陈丹青、刘小东等三代画家的临摹及写生作品,包括吴作人创作于1946年的《太庙白鹤林》、董希文创作于1961年的《边城亚东》等,“油画从很脆弱变成很牛的领域,临摹是很重要的”,陈丹青表示他自己对临摹与写生也很喜欢,而且此次展示的三代人的临摹作品从来没有集体展示过。

“写生”的重要性已被轻视

尽管油画从西方舶来品已经发展成中国艺术的一大门类,写生与临摹也已经发展了三代人,但在陈丹青看来中国油画的写生与临摹仍值得反省。

陈丹青指出,这些年来,写生与临摹有可能被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轻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生更是逐渐被贬值,大家就对着照片画画,写生已经在画家实践中全面退场,“30年来,全国院校师生的写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第一代的写生仍没有过关”。陈丹青指出,希望通过这个提出问题的展览,让大家反省,至于解决之道则不是他能给出的。

据悉,《回到写生》将展至12月15日,而《面对原典》则将展至12月27日。(文/李健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李健亚 编辑:王晶莹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