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父母自身坏习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2013年12月08日 10:00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20、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家长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二、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态度

1、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家长要让我有面子,家长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家长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家长越管,他越不要听!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家长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当家长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家长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家长进入前五名父母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责任编辑:董俊杰] 标签:孩子 父母 家长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