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梵克雅宝 美之传承”典藏臻品回顾展即将开始

2012年03月19日 15:46
来源:凤凰网时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与中国

20 世纪初,欧洲大陆对异域文明,特别是东方和远东文明,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虽然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自1906 年成立以来始终直根于高级珠宝王国的中心— 巴黎芳登广场,却依然对东方文化无时或忘。中国文化乃至美学思想(设计、颜色及宝石)的影响在充满创意的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珠宝、腕表、配饰以及特别订制艺术臻品的创作中随处可见。

1925 年,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在国际装饰艺术博览会上推出“à l’Oriental”,成为将东方文化融入西方设计的先驱之一。异域风情的影响在1931 年巴黎国际殖民地博览会上达到顶峰。

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展出的Chapeau Chinois 黄金系列在当时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观赏,其灵感就源自于亚洲人在稻田耕种时所戴的草帽。这一作品来被授予博览会“最高奖”。

时至今日,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与中国的联系更为紧密。2012 年,由法国前总理、法国参议院副议长M. Jean-Pierre Raffarin 作为监护人的“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美之传承”典藏臻品回顾展将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以此纪念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与中国的百年情缘。

异域风情

塔、龙、怪兽……上世纪20 年代,远东文化风潮席卷了整个巴黎高级珠宝界。万国博览会上的陶瓷、丝绸、青铜等奇珍异宝为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寺庙与书法图案频频出现在珠宝盒的设计上,珠宝、腕表和其它艺术臻品也多以玉为装饰。

此外,其它异域文化也令西方人为之沉醉:图坦卡蒙陵墓重见天日在当时的装饰艺术界掀起了一股埃及热,印度王公的宝藏令芳登广场珠宝商们目眩神迷。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同样为印度艺术品的色彩与设计所折服。

上世纪70 年代“嬉皮”运动的兴起,使混搭多种宝石和色彩的长项链再次回归。 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充分体现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对不同文化的兼容并蓄以及卓越的创造能力。

菊花胸针,1937 年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典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向往幸福生活的概述。这里流传着许多与菊花有关的动人故事,菊花本身也具有诸多象征意义。于凛冽寒风中傲然怒放的菊花,又被人称为“秋之花”,象征勃勃生机。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赵阳] 标签:雅宝 回顾展 Arpels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