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机构养老 子女先解缚

2011年07月20日 00:20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 转发

编者按: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养老问题不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年迈的双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如何规划自己将来的晚年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跟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且必须切实面对。

随着我国城市化特别是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了诸多“不适应”问题,然在是否送老人去养老机构养老这一问题上,很多子女均咬牙硬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探究子女面前存在的障碍究竟是什么,从而为子女减负,为家庭分忧。

伴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期,“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多,独生子女赡养负担的加重,成为众多家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家庭养老力不从心,于是机构养老成为许多人的选择。然而,就记者日前参与的关注老人需求、倾听老人声音的老生常谈论坛的讨论结果发现:老人本身愿意去机构养老的比重较大,而子女在这个问题上却“遮遮掩掩”,不愿意轻易接受。

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念难更新

传统价值观认为让老人去住养老院是子女不孝顺,子女不敢背着舆论压力“顶风作案”。

林女士兄妹三人,轮流照顾寡居在家的83岁老母亲,母亲经济条件较好,三兄妹也均事业有成,经济无忧。为了给老母亲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们曾经把母亲送到过当地一家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一段时间,然而很快就接了回来。

“别人的眼神就能杀死你。“林女士无奈的说,“刚刚送去那阵,都不敢见到老街坊邻居。他们都认为我们兄妹又不缺钱,怎么能把老母亲推出家门。这件事甚至影响到上学的孩子,同学们对他也指指点点。”

顶不住压力,兄妹三人决定接老人回家,排班轮流陪伴照顾老人,保证每天老人身边都有亲人在旁,不会孤单。然而,虽然是个“简单”的目标,却把兄妹三人累的不轻。

“轮到我的时候,一早我就要跑到母亲那里,给她梳头洗脸,准备早餐。家里孩子上学、放学、吃饭只能交给爱人。可是爱人也有公司需要打理,经常无暇分身”。

他们也曾经给老人请过保姆,但也是走了很多的弯路。不认识的人,家人不放心;认识的人,干活又不太积极。绕来绕去,老人照料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养老院是不敢再送过去了,除非大家都不再认为这件事不是不孝。”林女士明显心有余悸。

然而,在去养老院养老这件事情上,林女士的母亲自始至终都是支持的。过不去那道坎的,一直在林女士兄妹三人。

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受质疑

提起养老院,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还停留在福利、温饱的阶段。诚如此,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这里面,低档标准养老院占养老院总数的80%左右。中档占10%左右。剩下的10%为近几年新兴的高端养老院或疗养公寓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养老服务水平与需求层次的不对等。

李奶奶是一位抗日老兵,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儿女都希望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母亲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考察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养老院之,最终决定自己照顾年迈的老母亲。

其实,李奶奶的问题,也是许多家庭普遍遇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养老的需求开始分层,而当前国内的养老配套还普遍处在初级阶段,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虽然有为数极少的养老机构拥有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服务水平却依然令人质疑。

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是给子女卸包袱的关键

从上面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价值观的压力还是机构服务水平的质疑,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要落在当前国内整体机构服务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上。因为养老院是“福利、救济、脏乱、凄凉“的代名词,导致社会对送父母进入养老机构的行为存在抵触。如果养老机构加强自身服务能力建设,改变公众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普遍认知,是否就能够给子女卸包袱,大方送老人去机构安享晚年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拥有七星级养老服务水平的乐成养老负责人。

“我们专门就这个问题做过调研,得到的结论也比较令人乐观。”乐成养老营销总经理高峰告诉记者,“很多子女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他们认为,如果机构的饭菜比家里可口,照护也做的周到细致,还有一群老朋友能陪着说说话聊聊天,医疗问题也能合理的解决,总之老人能够真正开心幸福的生活,我为什么不把他送过去呢?”

谈及如何给老人提供一个能够真正让他们开心幸福的生活环境,高峰认为,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基本保障。首先,有完备的医疗保障系统,让老人和子女都放心。这个系统不仅仅包括日常的健康体征监测、小伤小痛的救治,更包括有一个层次完整的医生资源,以保证常见老年病、慢性病的跟踪诊疗;甚至还包括紧急状态下的及时就医。其次,专业、有爱心的照护服务,让老人子女觉得贴心。护理人员打从心底里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并且接受专业的护理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老人的时候不仅能避免伤及老人脆弱的身体,还能随时发现身体的隐患。最后,要为老人安排好科学的生活规划,让老人和子女省心。这个不是简单的带老人唱唱歌,写写书法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要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适合他身心健康、延缓衰老进程的科学活动计划。这个计划需要整合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医学等各个专业的力量,通过不同类型、频次及主题的活动,保障老人身体的持续健康、精神的充分愉悦。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如老生常谈论坛上所形成的观点一样,老人不再是一个救济的对象,而是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消费群体。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如果养老机构还停留在老的观念里,无疑对自身发展、甚至社会价值观的导向都具有消极意义。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升整个养老服务的水平,从而使得子女轻松放下赡养负担,大方送老人去合适的机构养老,同时老人也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车琳] 标签:机构养老 子女 敬老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