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话题多视角 拥有一颗包容之心
2010年02月04日 20:29 凤凰网时尚 】 【打印共有评论0

为“无声者”呐喊

在时尚16年的历程中,在平等包容价值观的引导下,时尚系列杂志接触、了解、报道了越来越多曾经“无声”的群体和文化。也许在最初的接触中,时尚的编辑们还带有一些拥有话语权的优越感;可是很快,这些无声者们用他们的存在、故事和精神,把这种肤浅的优越感打磨得一干二净,在时尚平等包容的价值实践中留下了最浓彩重墨的一笔。

1. 剩女

2006年2月号 《时尚•Cosmopolitan》推出特别专题——“欢迎来到剩女时代”,第一次提出“剩女”概念,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迅速引发全社会对“剩女”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2006年10月《时尚•Cosmopolitan》延续对“剩女”的关注,联手《时尚先生》举办“千人单身精英派对”,直接着眼于帮助“剩男”、“剩女”解决交友问题,引来各界精英人士的强烈反响。许多“剩男”、“剩女”们因此而收到了众多的读者来信,其中一位男士甚至收到了超过2000余封的交友邮件。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在一期讨论男女交友问题的节目里,大量启用了《时尚•Cosmopolitan》和《时尚先生》的“单身别册”的内容。 

2. 上海犹太人

2005年4月号的《华夏地理》中介绍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上海犹太人”。报道跨越百年历史,从1845年第一批到达上海的赛法迪犹太人,讲到经历了战火、变迁,近几年又开始在上海聚集的犹太人。一群对我们而言既是异乡人、又是患难之交的同胞族群的历史变迁和生存现状,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

3. 艾滋病患者和医护人员

《性危险地带的天使兵团》专题

艾滋病不只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艾滋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对艾滋病的无知与妖魔化则对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包容构成威胁。艾滋病患者作为我们的同胞,理应获得全社会的接纳、尊重和关爱。在时尚的刊物中,从来都积极传播关于艾滋病的医学常识、关照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并且不遗余力地组织和参与为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筹集款项的公益活动。

2003年2月17日,美国赫斯特集团Jeannette Chang女士来访,就时尚系列刊物采访艾滋病慈善晚会和乔治先生荣获中国“马可波罗奖”与相关人员会商。 2003年3月29日,时尚传媒集团与扶轮国际合作在凯宾斯基饭店举行“防治艾滋病舞会”,主题“挑战艾滋病”。《时尚》作为独家杂志媒体陆续在刊物上刊登有关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为提高全民防治艾滋病的意识贡献薄力。 

《时尚健康》从2006年起,每年12月艾滋病防治月,都有配合当年的月度主题推出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报道和专题。 2005年3月的《时尚健康》,以《性危险地带的天使兵团》为主题,报道了中国首支在娱乐场所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公共卫生护士队伍。她们必须面对复杂的娱乐场所环境;她们经历过不被理解的冷眼相对;她们报名的时候都不知道实际的工作内容——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而时尚相信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她们的工作就是对她们最大的支持。 

4.孤独症孩子的母亲

对孤独症的社会关注,往往更多地投射在患病的孩子身上,而一直陪伴他们的治疗、生活和成长的家人却相对受到了忽视。2005 年9月的《时尚健康》推出专题《“雨人”妈妈应对两难题》,介绍孤独症孩子们的母亲承受的不为人知的心理压力和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牺牲与母爱。

5.乳腺癌患者

在今天的中国城市居民中,对乳腺癌一无所知的人已经成为少数。可就在五年前,这一病症因为“癌症”和“乳房”的双重禁忌,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羞于启齿。乳腺癌患者曾经是一个庞大而无声的群体,在许多女性受到病痛折磨甚至失去生命时,又有更多女性因为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而错失对癌症的最佳发现和诊治时机。 2005年起,《时尚健康》与雅诗兰黛合作,在中国推广防治乳腺癌的“粉红丝带”运动。五年来,“粉红丝带”不仅成为全社会了解、关怀乳腺癌患者的公益平台,更成为广大女性之间健康互助、精神互励的重要平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徐婷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