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性的一震
这还是新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4时56分。震中距太子港16公里。这座城市人口稠密、穷人众多。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称,此次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至少生活有180万人。
地震像一场预计好的凶恶的轰炸,将视野所及都纳入射程。其后,太子港郊区一个矿区也发生爆炸,被埋人数不详。地震发生十多分钟后,等空气中的灰尘和烟雾渐渐散去,等来自海边的气流渐渐吹散这些尘土,人们开始在昏暗之中艰难地辨别废墟。在现场的国际记者报告,太子港的多处公共建筑被摧毁,总统府、财政部、公共工程部、通讯与文化部的办公大楼、议会大厦和市内的一所教堂倒塌,或有严重损毁。即使是那些可以称为富人区的住房,受损也相当严重。其余那些脆弱的区域,情况可想而知。
海地驻美国大使雷蒙德.约瑟夫在地震后表示,海地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世界上最差的。太子港就有大量不结实的房屋建在环城而立的小山上。甚至有分析称,当地60%的建筑都不安全。据《海地时报》报道,太子港拥有200万以上的人口,但是它的最初设计只允许容纳20万人,大多数房屋,因为贫穷,只能当作最低限度的容身之处马虎而建。
艰难的海地
海地人一直活得战战兢兢。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6%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6%的人营养不良,全国只有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成人文盲率为47%,人均GDP为1300美元,2/3的人口没有正式工作。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严重依赖外援,美国是援助的大头,1995至1999年向海地提供了8.84亿美元的援助,用于购买食品、农业发展、教师培训、计划生育和健康保障计划。
作为工业聚集地和海地最大港口的太子港,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支持。全国对外贸易额的70%和占出口值40%的咖啡由此出口,这里也有通向全国各地的公路,还有一个称得上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太子港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也是工艺中心,渐渐发展起制糖、碾米、水泥、制药、制鞋及服装等工业,但是几乎被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控制。太子港曾饱经地震、飓风和战火破坏,发展一直缓慢,现在则被毁于一旦。
它被评为全球最不适合居住的10大城市之一。大多数居民聚集在贫民窟,政治相当动乱。联合国因此从2004年起,授权向海地派遣多国维和部队,帮助海地维持社会安全与稳定。有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派遣的维和部队部署在太子港,现在,很多驻地已被地震摧毁。
但是过去海地也有过不少游人。海地政府曾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并曾设立专门的旅游部。到1956年,海地的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北美)已达6.6万人,他们为海地政府带来了除咖啡出口外的第二大外汇收入(1961年为1000万美元)。1962年后由于政治原因,来自外国的游客数量大大下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