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美国的高中生华裔男孩大伟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准备前往四川拍摄地震周年纪念节目的一个摄制组。他准备利用一个月的春假到祖国走一走,给摄制组当志愿者,到汶川去亲眼看看。
大伟在四川的经历与见闻震撼了他。不仅仅是震区重建的速度令他惊诧,更在于他在拍摄过程中与经历地震生死的人们面对面。临回美国,他表示要把一位地震幸存女孩的故事写成英文短故事与学校里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同学们分享。
我们给他出了一道思考题:假如四川盆地的面积是现实的两倍,中国历史的轨迹会如何改变,试想三国演义和美国南北战争。几分钟前,刚下飞机的大伟给我们发来短信,他开始有点头绪了。
该给下一代怎样的教育?
我们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她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溪水常新,不断自我再生。因为,我们的祖先从不停止去问,该给下一代怎样的教育?
在春秋末期的战火纷飞中,孔子便道出了“有教无类” 的教育公平真谛,2500年后的今天我国还在努力实现。曾子笔下孔子言出的“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不仅让世界每个读过的人感叹箴言之美,更让每个中国人眼眶发热。
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1940年,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代表大会讲话中,用铿锵的字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勾画出十年后的新中国新文化“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思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挑战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针”这在今天依然回响。
今天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共同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化经济的挑战,我们需要一部同样铿锵有力的教育箴言,一个民族共同的教育路线选择。它将决定中华民族未来一个世纪的命运。
2010年3月摆在我们面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下简称《纲要》)正是这么一份教育箴言。然而,不得不说,作为一份纲领性文件,《纲要》的表达和内容均缺乏应有的力度与雄辩、远见与使命。
中国崛起与全球化经济
纲领性文件不仅是激发民心调动各行各业的宣言,也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的“营销”表述。纲领性文件的字词选择,修辞表达和树立的关键概念务求推陈出新,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纲要》近千字的序言,虽然也捕捉到社会各界所看到的、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面对的两个最实质挑战——“全球化经济”与“中国崛起”,但无论表达的措辞还是思考的深入都显得差强人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