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化传承是靠习俗”
2010年04月12日 18:12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经典诵读与文化传承

《21世纪》:那为什么教育部要办一台“中华诵·经典诵读晚会(春节篇)”呢?

王登峰:这得从头说起了。教育部语用司和国家语委是负责语言文字工作的,我们的职责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怎么去做晚会了?这里面有一个背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需要有一个载体,比如推广普通话,总得让大家读点什么吧。2007年我们就提出,希望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因为语言文字本身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的历史文化,有很多种传承途径。但绝大多数的文化是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这样的话,我们在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同时,通过借助诵读经典,就把典籍里记载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了。既是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在履行语用司、国家语委的职责,也就是我们把语言文字工作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推广与普及做一个密切的结合。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这些年从国家领导到知识分子,到普通群众,都更加关注传统文化了。这里面有几个带有标志性的事件。一是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大学视察,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点明了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到了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中央高层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复兴问题。知识分子也开始从深层次上来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应该怎么发展。当时电视《大国崛起》很受关注,很多人在谈西方大国的崛起和发展之路,大家都说中国是下一个要崛起的大国,同时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第三,就是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明显的回归,《百家讲坛》的热播就是一个例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群众的基础。

诵读经典,本身就是传承文化。大家都关注传统文化,我们就通过诵读经典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也进一步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2007年刚开始做的时候不是很顺利。一方面,这个活动是一种新的尝试,跟大家传统观念里面的语言文字工作好像很不一样;再者,国家语委的经费非常有限,这个活动也没有列入专项,所以我们就请各地来支持。暑假期间,央视的《子午书简》栏目专门制作了一百期的节目,每天两个小孩来诵读经典诗文比赛,每周有一个诵读之星。节目播出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好,他们栏目的收视率也提高了很多,可以说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推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也办的非常成功。

2008年年初国务院新增了三个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当时我们就提出了另一个想法,就是在四个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举办一台以诵读经典诗文为主题的节日晚会,希望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我们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这两个活动相辅相成。所以2008年就变成两个系列。清明晚会我们是在江苏做的,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晚会在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卫视播出,效果非常好,所以这场晚会做下来我们就非常有信心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