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知识分子们把钱花在哪
2010年04月12日 18:24 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台北大学附近的咖啡厅,当然还有不少的茶馆,都是不少学者们闲来聚会的地方。朋友们跟我说,其中有好几家还都有不少掌故。这些掌故大多属于“戒严时期”。我就去过一家叫做紫藤庐的茶馆,这里还有着日治时代的一些遗风,低矮的桌子和铺了榻榻米的小隔间,馆里还摆设着一些圈里名人甚至国际友人的“墨宝”。在这些地方坐下来,静静地听着学界的朋友们回忆他们的青年时代,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要来一壶乌龙茶,沏出的是几代文人的忧怀激愤;几杯黑咖啡,倒影出的是那些年月里走上街头的身影。据讲2009年大陆赴台游客超过60万,只是不知当中有多少会懂得在购物之余,也驻足聆听一番。

虽然台北现在的大学生同样恋着这些咖啡厅和茶馆,但那个岁月里的那份情怀现在似乎已经不复存在。“戒严时期”的台湾大学生,属于一个精英教育的时代。现在的台湾,高等教育早已普及化:高等学院全台超过150家,录取率超过九成。也就是说,只要愿意去考,几乎肯定有大学上。所以虽然台湾人口不过2300万,但在校大学生人数却超过100万。傍晚的台大校门,就像大部分的大陆高校一样,看到的是学生们如贯的自行车龙。随着经济结构的去工业化,这一代台湾大学生面对着严重的就业问题。要是现在他们聚首在咖啡厅或茶馆里,聊得更多的恐怕是怎样找到一份体面工作,否则便不得不像《海角七号》的男主角一般,狠狠地摔碎吉他,去当邮差了。上一代人的那份浪漫激情只能留给这一代去无恨感慨,这倒跟大陆的同龄人很相似。

那晚,我在午夜的台北,也试着尝一口咖啡,轻翻书页,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进入思想王国里肆意游走。在我眼前重叠着的,是一幅幅不同时空里台湾知识分子的生活画卷。这种感觉相当奇妙,也可能正是我想去寻找的片段。其实,台湾,一直都那么色彩斑斓。

文章选自《中国经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