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不重视他们,相对于前辈,他们太嫩、太理想主义了,而对于除了野心和青春痘什么都没有的90后,他们又太实在、太面瓜、太老派了——他们就是“中国80后”。
石一枫的小说《红旗下的果儿》,力图写下“中国80后的史诗”。而所谓“中国80后”是指这样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于西方世界有着更为全面的知识,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产儿,他们对于自己的文明更有着超出前人的自信与从容,他们是共和国历史上的“黄金一代”。
但他们又是矛盾的一代,是时代和社会矛盾的产儿:相对完整的知识背景,从未中断的受教育过程,前所未有的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加之父母的呵护、师长的管教、各种各样国内国际规范的约束——生活在如此无形又严格的规范的世界里,不能不使得他们掌握的规范和知识,往往与真实的世界相脱节。而当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不但要面对和承担几代人都曾面对着的发展问题,而且还要面对许多前人没有面对过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残酷的市场竞争、金钱的异化与压迫,他们谋生的世界里,不乏信仰破灭的父辈,更多的则是只信权和钱、二十岁就没了青春、三十整就形同买办的兄长,而光辉灿烂、杀身成仁的祖父和祖母们,他们也只是在电影里见过——但是,他们却注定要担负诸如一对小夫妻要养四个老人这样的担子。没有分享多少改革的红利,却要面对和承担改革的代价和发展带来的难局,知识前所未有的规范,而现实又前所未有的复杂,知道的如此之多,但没有一样书本上的知识写着针对现实的现成答案,世间的困难是如此严重,时光和形势的发展又是如此之紧迫——一读书求职挤车买车还房贷,一路浩歌向天涯——一不小心就混到三张开外。
而这就是石一枫在小说扉页上的感慨:1998年进北大,没混成主流知识分子——太懒了;1996年开始写作,没参加过任何文学行会——太没眼力见儿了;改革的同龄人,没改革过别人,尽被别人改革了——太省心了。至今还没开过博客贩卖自己的隐私——太内向了。而在我看来,没有混到那一切,就是因为心中还有理想、还有尺度、还有底线、还有担当、还有责任。
小说的男主人公陈星就是中国当代现实的缩影,陈星这位同学没有正规的文凭,没有正当的职业,他这类人的学名,就叫做当代中国社会的“非主流”,不过,陈星却代表着社会的大多数,也代表着80后的大多数,与他不同,小说的女主人公张红旗则是社会规范的缩影,她根正苗红,从重点中学的保送生,经北大一直奔向美国,她自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新世界的“主流”,她也代表着我们社会、也代表着80后的“成功人士”。而小说最基本的戏剧性在于,这两个“两股道上跑得车”却神使鬼差地相恋了。他们的爱情,可以说来源于非主流、非规范对于主流、规范的干扰破坏,同时也来自于主流、规范对非主流、非规范的挣脱、蔑视、批判、否定,但是,它更演示着如下艺术的辩证法:激情恰恰来自于对抗和对立,爱情就是一场全力投入的、火爆的感情的战争。同时,它也昭示着我们时代或者社会的辩证法:矛盾的双方是分别以它的对立面作为自身存在的条件和依据的,因此,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在于: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它的对立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