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地葡萄酒消费习惯调查
2010年04月21日 18:51 魔山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流行起来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而这新事物碰上各地迥异的饮酒习惯,文化差异往往就透过人们的品尝方式而被凸显出来。

HONGKONG 香港/ 刘伟民

以往香港人喝葡萄酒只会在家中或西餐厅,现在即使吃中菜也会在餐桌摆一两瓶葡萄酒。尤其是中式婚宴,一直奉客的都是干邑白兰地,近年来已经换成葡萄酒了。

香港第一次吹起葡萄酒风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资深饮家已经对葡萄酒拥有深厚认识,对精品酒的需求甚欣,尽管遇上了金融海啸,葡萄酒的销量却没有受到重大打击。由于得到免税之利,Acker Merrall&Condit、苏富比(Sotheby's)、佳士得(Christie's)等世界各大拍卖行纷纷来港举行葡萄酒拍卖会,成交价更屡创新高。一瓶1995年的Romanée-Conti,就以53,680元成交。

自从2008年2月香港政府宣布免除全部葡萄酒入口税,香港立即掀起另一次喝葡萄酒的热潮。大小超级市场的货架,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改变了过去集中于法国,尤其是波尔多葡萄酒的情况。酒款大部分挂着100至200元的价钱牌,亦有一些以100元3瓶的低价作招徕。以往因为平价货的选择不多,消费者唯有购买300元以上的酒款。超市的动作,不单直接影响了中价葡萄酒的销量,亦吸引了一些没有喝葡萄酒习惯的消费者加入,令喝酒的人数不断上升。根据IWSR的报告,香港每个达到法定喝酒年龄的人,在2008年平均喝掉葡萄酒3.3公升,是亚洲之冠,预计到了2012年,更会增加至4.2公升。价格及潮流都是提升数字的主要原因。

贵价葡萄酒的交投量愈见增加,平价货的销情亦非常理想,位处中价的,既没有庞大销售网络作后盾,亦无足够预算宣传推广,于是遇到最大压力。这么一来,“贫富悬殊”的情况愈来愈明显了。

SHANGHAI 上海/ 林殿理

在各大城市当中,上海算是成熟度最高的市场了,许多人生活方式西化的程度,使他们跟欧美人士一样,已经习惯用葡萄酒来搭餐,也会在喜庆场合开香槟气泡酒助兴。上海第一家葡萄酒专卖店是在1997年由台湾人开张经营,当时懂得喝进口葡萄酒的人可说是寥寥可数。2005年后专卖店数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经营形态也相对多元化,专卖店朝向小型特定国家产区或者连锁大面积量贩型做差异化的发展,而知名的进口量贩超市如家乐福、麦德龙和城市超市等也培养出各自的忠诚客户。超市的消费者多半刚入门不久,倾向购买百元上下价位的酒,等到养成品酒习惯之后则转向专业进口商寻求价位较高,较知名品牌的产品。

在中餐厅和西餐厅,虽说都有客人会开葡萄酒来配餐,但客人的层次和所开的酒种类都是不一样的。中餐厅的客人开葡萄酒,多半会是国产红酒,比较多是以健康和流行为考虑,用来取代黄白酒,依然保留干杯的习惯,对于葡萄酒知识的兴趣相对较低。在西餐厅开的葡萄酒,种类相对多元,客人也比较愿意在酒上面花费较高的费用。为了搭配前菜、主菜和甜点,除了干红之外,气泡酒、干白、桃红和甜白酒也各自占了若干比例。

对葡萄酒产生兴趣的消费者,在上海是幸福的,因为一年到头都有许多酒商在举办品酒会、餐酒会,部分品酒会甚至还是免费的。只要勤快地参加品酒会,很快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品酒知识,由于信息相对流通,消费者程度也高,上海的酒价对比于内地其他城市也较为合理。进阶级的葡萄酒爱好者也流行自发性的举办品酒会,但由于上海餐厅高得离谱的开瓶费,甚至是拒绝自带酒的不友善陋习,在餐厅举办品酒会往往是酒迷们难以克服的难题。

由于上海是许多酒庄庄主、酿酒师访华时必到的城市,进口商们莫不抓紧这些机会举办记者招待酒会以及VIP直客的付费餐酒会。虽然名酒加上顶级餐厅的收费不赀,但由于可以直接和酒庄代表面对面交流,这些顶级餐酒会经常是一座难求,向隅者众。

虽然葡萄酒的流行带动了众多业者的竞相涌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进入上海的酒商,其专业度和经营理念良莠不齐的状况也相当明显。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注意到,哪些业者可以掌握忠实的客群逐步生根茁壮,哪些会在激烈竞争中自然淘汰,市场已经开始慢慢地,无情地逐一摊牌了!

BEIJING 北京/ 田嵬

北京是一座后现代大厦与老四合院组合起来的城市(仅仅是组合,而非融合),葡萄酒消费也不例外。

在北京的大超市里,进口专柜堆满了100元到400元的中产消费酒,从俄勒冈到阿尔萨斯一应俱全。从这点看,它是个家庭消费葡萄酒较为成熟的城市。但笔者在许多进口酒商那里了解,他们销售最多的酒通常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心里便有个大大问号,卖得最好的为什么不是卖场里最多、最常见的酒?

在许多大酒窖里,千元上下的波尔多三、四级列级酒庄产品很受青睐。这些名庄酒通常拿来做礼品。有卖酒的朋友戏言,不懂酒的市民拿二三百元买张裕、长城这些国产名牌送礼,懂一点的拿一两千元买波尔多大酒庄送礼,这将促成北京中高端酒市场的长期繁荣。

与礼品市场不同,根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北京个人消费葡萄酒大量集中在50元到100元之间。这正是国内中档酒的价格水平。超市里国产酒和进口酒通常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展柜,琳琅满目的进口酒十分诱人,却因为两个因素阻碍了顾客的购买。一是陌生感,连酒标都不认识怎么选呢?二是价格偏高,从08年涨价后,150元内让人惊喜的葡萄酒已经越来越少了。在一般消费者眼里,红酒往往是中国白酒的健康替代品,所以他们宁可选择更熟悉、更便宜的国产葡萄酒。

不过,这里也存在广泛的高端消费人群。在这座因政治而深不见底的城市,只要有价格,就一定会有买主。但与十年前不同,今天高端人群不仅有财力,并且很多都有品味。不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新派高端人群的舌头慢慢领悟了葡萄酒文化, 800元到1500元这个价位便凸显了出来。

北京红酒消费超过白葡萄酒,一则与饮食习惯有关,二来,富人依然有炫耀的心态,红酒相对更高的价格会使自己更有面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